首页 > 女生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76章 慈不掌兵?

第476章 慈不掌兵?(2/2)

目录

有的是陶罐顺利发射了,结果就飞出个三、五丈,便在空中爆炸,直接把整个投石器机组人员,外加那个负责实验的墨者纳入了杀伤范围。

只能说,这个东西很麻烦。

从置备的那一瞬间开始,一直到爆炸,于天地间灰飞烟灭为止,麻烦都不会消失,而是会接踵而至。

就说眼下。

方才,刘荣交代秦庄:要置备一千斤丁号。

置备的过程中,大概率无法避免死人。

置备好了,分装于陶罐的过程中,怕也同样无法完全避免伤亡。

分装好了,一切就绪,可以起运了,麻烦却非但没有结束,而是刚刚正式开始。

这一千斤丁号,刘荣为什么要特意交代分装、分人、分批次运往博望城

因为这东西的‘联动性’,实在实在高得离谱。

比如一间库房,你在两个角落,分别对了百十来斤这个东西,二者相聚百八十步。

这一头炸了,指不定就有火星子飞到那一头,把那一头也给炸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秦庄才会说:这东西,真的不能用。

因为真到了前线,一旦这玩意儿‘闹脾气’了,那我军将士,当真是要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而分装、分人、分批次运输,本质上也不是在避免事故,而是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降低事故的规模,以及闹出来的动静。

好比说,如果没有刘荣这专门交代,这一千斤丁号,大概率会装在同一辆马车起运。

——才一千斤,也就二百五十千克,一匹马拉的车就够用!

但这车但凡是炸了,那动静不说是惊天动地,也绝对会被周遭百姓当做‘天灾’级别的轰鸣。

再有,便是这么一炸,负责运输的队伍,几乎不可能有人生还——甚至都不大可能有人保留全尸。

因为十丈的有效杀伤范围,是一斤丁号所具备的威力。

而一千斤丁号的,绝不仅仅是1000x10丈这么简单。

真要出了事儿,怎么收拾残局且不说——往近了说,好不容易配置出来的一千斤丁号,轰的一下全没了。

眼瞅着高阙要开打了,再现调也来不及,高阙就指望不上降维打击了,只能硬着头皮正面强攻。

往远了说,死者家属要安抚,周遭区域要给交代,甚至这个东西本身,也大概率要藏不住了。

运气好点,搞得朝堂内外人尽皆知,大不了把项目公开:嗯,我汉家有这么个东西,威力巨大。

运气但凡差点,这玩意儿流出边关,流到草原……

刘荣不敢想。

而这一千斤丁号,被分成一千份,由一千人分别负责运往博望城,本质上并不能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甚至因为人变多了、不可控因素多了,而大幅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刘荣这么做的唯一一个原因,在于分了批次,那就算炸了,规模也是可控的。

——一批次也就一斤嘛!

炸了,大不了就死几个人,总好过死一大片,外加一大片区域被夷为平地。

外加一声虽然惊人,却也不至于让人无法理解的轰鸣,也还算好收拾。

案发现场也好整理、掩盖,保密工作也还有继续做下去的可能。

至于最终的损失——按照刘荣最乐观的估算,一千斤丁号从长安出发,最终能顺利送到博望城的,大概率不超过八百斤。

从运到博望城,再到上战场、投石器发射——到高阙外墙响起一声声轰鸣,最终能砸伤高阙的,很可能连一半都不到。

所以,刘荣所说的‘一千斤’,其实指的是:确保有一千斤丁号,能在高阙墙头炸开。

至于为了让高阙墙头,有这一千斤丁号炸开,需要从长安起运多少——刘荣没明说,但秦庄肯定懂了。

不是刘荣非要打哑谜,而是如此残忍的话,刘荣不想,也是在不大方便说出口。

——一千斤,送到战场上的不到一半,等于说是运输路上,就要死起码五百人!

这还是按每炸一个陶罐,只死一个人来计算的!

事实上,这种大杀器,几乎不可能有单人运送。

哪怕一路上都小心、谨慎,左右也有意思的保持距离,也很难保证发生事故时,没有第二、第三个人在爆炸范围之内。

所以,刘荣轻飘飘一句话,所要让一千斤丁号在高阙外爆炸,这背后,很可能就是至少上千条人命。

如果他们聪明点,或许可以是上千条牲畜命。

但终归是无法完全避免死人……

“方才,秦庄说的是‘还没有稳定’。”

“也就是说,鲁班苑,大约找到了方向。”

“改变配比”

“还是改变储存方式”

坐在返回长安的马车上,刘荣思绪万千,却也几乎毫无头绪。

——哪怕作为穿越者,刘荣前世,也并非热武器专家,又或是爆破大师之类。

能记得一个大概配比,以及几样主要配料,已然是十分难得。

更多的,刘荣也只能交给专业人士去摸索,甚至是拿人命去摸索、去试。

慈不掌兵的道理,刘荣倒是能较为轻松的接受,并轻易说服自己。

但这种死亡方式,刘荣实在没脸将其归类为‘战死’,也无法用‘慈不掌兵’来安慰自己。

准确的说,这算是实验室事故,或者是生产事故。

在实验必须做的前提下,确实无法避免。

但退一步讲——只要实验不用做了,只要刘荣不要这丁号了,那就从此再也不用有人,因此而死。

有时候,刘荣自己也会怀疑:是不是错了

这玩意儿,是不是不该搞

不尊重时代背景,逆势而为,去追求时代不允许、无法支撑的先进产物,算不算是急功近利,甚至是‘冒进’

每当这样的年头出现在脑海当中时,刘荣都会安慰自己:这,都是无法避免的,这,都是文明进步所必须承受的、不可避免的牺牲。

还能怎么办呢

除了这样骗自己、安慰自己,刘荣还能怎么办呢

“唉……”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

“殊不知,一位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冠绝青史的帝王,也同样无法避免一些……”

“唉……”

“但愿高阙之战,能因此而变得更加顺利吧……”

“但愿这些先行者,没有白白牺牲,但愿这一战,我汉家能因为他们的牺牲,而拿回足够的东西,以证明他们值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