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综穿,我成了万人迷 > 第950章 杨玉环的贞观生活十一

第950章 杨玉环的贞观生活十一(1/2)

目录

暮色透过窗棂斜斜洒在淑妃鬓边的珍珠步摇上,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金丝绣的牡丹团扇,见李恪踏入殿门,眼波顿时亮如春水:

“回来了?怎么样啊?”尾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意。

李恪玄色衣摆扫过鎏金门槛,青玉腰带下悬着的虎符撞出轻响。

他突然驻足,长睫投下的阴影掩住眼底挣扎:“母妃,儿臣就不能不当太子吗?做个逍遥王爷守一方疆土不好吗?”

殿内骤然死寂。淑妃手中团扇\"啪\"地坠地,镶着东珠的护甲擦过脸颊,在苍白的皮肤上划出红痕。

猩红从她眼底漫开,像春夜暴雨冲刷过的残梅,纤手扬落时带着破空的锐响。

“啪!”

李恪侧脸猛地偏开,白玉般的脸颊霎时浮现五道指痕。淑妃染着丹蔻的指尖还在发抖,脖颈间的珍珠项链随急促呼吸轻晃:“你在说什么鬼话?”

她踉跄着逼近,绣着类似凤凰的裙摆扫过满地月光,“我是大隋朝公主,而你——”她攥住儿子冰凉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皮肉,

“是流着两朝皇室血脉的皇子!这天底下还有谁比你更配坐那把龙椅?”

李恪垂眸盯着青砖缝里的月光碎片,指节捏得发白。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冷笑,恍惚间竟与记忆里父皇剑尖滴落的血珠重叠。

殿外夜风掠过檐角风铃,叮咚声里,他听见自己破碎的声音:“原来在母妃眼里,儿臣不过是一个工具。”话音消散在穿堂而过的风里,只余檐下铜铃寂寞摇晃。

夜色渐深,太极殿内烛火摇曳,李世民独自坐在龙椅上,望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军情奏报,眉头紧皱。

东突厥的?利可汗趁大唐新帝登基、根基未稳之际,率领十万铁骑长驱直入,一路烧杀抢掠,已逼近渭水河畔,长安城中人心惶惶。

“陛下,前线急报,突厥大军距长安仅剩四十里!”一名内侍急匆匆地跑进来,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惊恐。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龙袍在身后扬起。他握紧拳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怒意与不甘。

大唐建国未久,百废待兴,军队尚未完全整合,此时与突厥正面交锋,胜负难料。

但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容忍外敌如此肆意侵犯?

“传李靖、房玄龄、杜如晦即刻入宫!”李世民沉声道。

不多时,几位重臣匆匆赶来。李靖神情严肃,手中紧握着一卷地图;房玄龄与杜如晦面色凝重,眼神中满是忧虑。

“诸位爱卿,突厥来势汹汹,如今已兵临城下,该当如何?”李世民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

李靖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我军虽可一战,但仓促应战,恐难有胜算。

突厥骑兵机动性强,且此次来犯蓄谋已久,若贸然出击,长安百姓必将生灵涂炭。”

房玄龄也拱手道:“李将军所言极是。臣以为,可先派人前往突厥大营,拖延时间,同时集结周边兵力,以作后援。”

杜如晦点头补充:“陛下,臣愿亲往突厥大营,与?利可汗周旋。

只是这周旋之计,也只能解一时之危,终究还是要以武力震慑突厥,方能保我大唐长治久安。”

李世民沉思片刻,沉声道:“也只能如此了。杜卿此去,务必小心。朕即刻下令,命周边各州府速速调兵支援长安。”

杜如晦领命而去。

然而,?利可汗却并不打算给大唐喘息的机会。他狂妄地拒绝了杜如晦的求和提议,扬言要踏平长安,将大唐的财富尽数掳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