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平衡(1/2)
雪域高原是自然教会的主场。
绵延的雪山如同银色巨龙横卧天际,冰川在阳光折射下泛着冷冽的蓝光。
这片广袤无垠的高原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自然教会精心构建的监测站、物资储备库和隐蔽据点。
山间的每一条冰缝、每一座雪峰都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教会成员们在此设置了精密的能量感应装置,就连呼啸而过的寒风,都可能携带着特定频率的信息波动。
凭借着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周密布局,教会构建起了庞大而高效的情报网络,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迅速传递到中枢。
一旦遭遇危机,教会不仅能及时获取动态,更能凭借完备的物资储备和成熟的应急体系,快速调配人力与物资进行支援。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教会成员们仿佛与雪域融为一体,地形的每一处起伏、气候的每一丝变化,都成为他们克敌制胜的助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实力。
然而,这种主场优势并非全然是好事。
雪域高原承载着自然教会多年来的心血与信仰,每一片冰晶都凝结着信徒们的守护誓言,每一寸冻土都埋藏着教会发展的艰辛历程。
那些矗立在冰川之上的观测塔,是耗费无数资源搭建的生态监测枢纽;深埋地下的物资库,储备着维系周边生态平衡的珍贵材料。
正因如此,教会成员们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视若珍宝,任何潜在的威胁都能让他们如临大敌,容不得这片圣地受到半点破坏。
每当收到有关张玉汝一行人的消息,无论信息多么模糊,线索多么荒诞,赤菱等人都必须立刻放下手头事务,争分夺秒地赶往现场。
哪怕只是捕风捉影的传闻,他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教会的指令清晰而严苛: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教会设施与资源。
在疾驰的雪地车上,赤菱紧握着通讯器,目光凝重地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冰原,耳边不断回响着教会长老的嘱托。
每一次行动,他们都要时刻留意周围环境,避免教会的财产受到波及,这种双重压力如同沉重的枷锁,牢牢地束缚着他们。
反观张玉汝三人,作为外来者,他们对雪域高原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意义都十分陌生。
初来乍到时,他们也曾因高原反应和复杂地形而步履维艰,但很快便发现了这片土地的“特殊价值”。
在这里战斗,他们无需有任何顾忌。
杜兰可以肆意的展示自己的破坏力,凛冽的攻击在冰原上炸出巨大的深坑,晶莹的冰壁在能量冲击下轰然崩塌,飞溅的冰晶如同破碎的星辰四散飘落。
她完全不在乎会损毁什么,在她眼中,这些自然教会耗费巨资建造的设施,不过是可以随意破坏的“别人家的东西”。
这情形,恰似神州国与合众国产生摩擦时,总爱将战场选在海外瀛洲岛。
瀛洲岛资源匮乏、异兽众多,却因为夹在了神州国和合众国之间,成为了天然的“缓冲战场”。
战斗在那里打响,两国无需担心本土受到波及,无论造成多大的损毁,都不会让当事双方真正心疼。
至于瀛洲人怎么想?那很重要吗?
反正瀛洲人是典型的畏威而不怀德。
它们就像是贱狗一样,挨揍挨的越狠,眼神反而越清澈,定期打一打,有益无害。
……
寒风裹挟着冰晶掠过雪域高原,这片银白世界正上演着微妙的对峙。
赤菱摩挲着通讯器边缘的裂纹,金属外壳因频繁使用泛起温润的光泽。
她身后的指挥中心内,全息投影不断闪烁,数十个红点标记着自然教会的重要设施,宛如撒在冰原上的星子。
作为主场作战的一方,赤菱的小队确实占据天然优势。
他们熟知每道冰裂缝的走向,清楚何时会有雪崩预警,甚至能根据风的声音判断敌方动向。
教会精心布置的监测网络遍布高原,如同细密的神经,让任何风吹草动都无所遁形。
但这份优势反而成了枷锁。
上次在冰晶峡谷的战斗,为了保护谷底的稀有植物培育基地,他们不得不放弃绝佳的攻击机会,眼睁睁看着张玉汝三人从容撤离。
过去半个月,这样的无效奔波已达十二次,有时只是监测系统误判的能量波动,队员们却必须立刻出动。
另外一头,张玉汝三人此刻正蜷缩在冰洞深处。
张玉汝将收集的情报数据导入加密终端,冷白的屏幕光映得他眼窝深陷。
他们看似掌握着主动权,能随心所欲发动攻击,实则没有太高的容错率,时刻如履薄冰。
每次行动前,张玉汝都要反复推演十几种方案,即便如此,某些时候还是会因为一些意料之外的力量而导致行动出现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