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2/2)
没想到,对面的这几位,此时已经陷入到自我高潮之中,见李云搭话,其中一位老早就看李云不顺眼的家伙冷笑一声。
“我们这是在讨论学术问题,你们却在这里感觉尴尬,能用几句话就能描述整个滕王阁的重要性道难道还要长篇累犊?”
“就是就是,滕王阁既是一部历史,也是一部文学史,曾经有多少个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过诗篇,只可惜只在文献中留下了作品的名称,但具体内容却已经消失不见。这应该是一件憾事,我辈就应该继承下去,而不是在这里信口胡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刚才我们王东阳同学简单地介绍一遍,不但你们知道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消息,也让咱们在这里游玩的游客长了知识,有了张子来同学的短诗,不但让滕王阁的知识更加让人快速接受,还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一举数得,身为首都大学的学生,你们连这点道理都不懂?这些都是传承的一种方式,我希望你们为自己的无知去反思!”
这个货也会借题发挥,看样子,是真准备借首都大学的肩膀成就自己的一番名声了。
不但李云如此想,其他的几个人也都相互对视了一眼,对面这几个学生的心思也就了然于胸。
想成名没有问题,这并不是毛病,但总想着踩着别人的肩膀成就自己那就不行了。
换句话说,踩谁谁特么不打你。
想到这,李云也不想着息事宁人了,反而上前一步,先是拍了拍郭旭,让他去楼下买上些纸笔,实际上是想支开郭旭,他虽然也是首都大学的学生,但他更是一名军人,虽然穿着便装,但保不齐会被人认出来,毕竟军人的气质很难掩盖。
做为一名军人,还是不要掺和到这种事情中的好。
所以,李云第一件事就是让郭旭脱身事外。
见郭旭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李云才笑着说道:
“本来就是游玩,互相卖弄一下自己知道的学问,图一个开心快乐,仅此而已,几位同学想来目的也是如此,刚才各位笑得比我们还要开心,知道我们是首都大学的学生后,突然间摆出一副上纲上线,驳斥辩论的样子不显得有些道貌岸然么?”
李云的话不客气,对面的几个人勃然变色,想要反驳,却被李云挥手止住。
“刚才几位发言,我们没有打断你们,也请你们尊重一下我们,不要打断我说话。”
说完,李云话风又是一转,接着道:“既然各位想要在这个话题上聊一聊,达到你们的目的,那我们也可以陪着你们继续一下这个话题,刚才你们说到了历史,说得颇有几分道理,可我却不敢苟同,首先,历史的由来是通过考证现有的各种历史文献,文物科学的求证和推断出来的。
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历史却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里边,当然,做为学术探讨是没有问题,可在你们营造的这种氛围下,我就觉得有些不太合适,你所说的经过求证么?如果有,告诉我怎么求证的,如果没有,你凭什么用这种没有根据的东西来谈历史,文化和传承?
而我们所说的,却是有过验证和详细说明的历史事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说的东西还有你们昌南大学某位教授的注解。
在非正式场合,用一种非常正式的对话形式说一些没有经过验证的野史也是你们日常的学习方式么?”
李云伸手一指最后发言的学生道:“就这种想要打压别人来体现自己的做法还谈什么文化,谈什么传承,做两句初中水平的诗词就敢大言不惭地谈传承?
滕王阁是后建的,你说这里有什么历史需要你们求证,看看仿古建筑,亲身经历一遍,以身代入各个时代的古人是以一种什么心思什么境况下登上滕王阁的,说白了就是净化一下心灵,寻求一种暂时空灵的生活状态,你们非要一本正经的在这里胡说八道,借题发挥,还做诗,就算做诗也应该是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才对。”
“好!”
一边的杨小辉在心里为李云叫了一声好,他知道,李老大废了这么多话,就是为了把话题从历史引到文学方面来,以己之长攻敌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