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菲艳陪雪花买寿衣(2/2)
他见来人了,便从凳子上站起来,满脸堆笑地走了出来。
“这不是侄女艳子吗,长得像你爸的一个模样。我听说了你现在有出息了,发了大财了!”老人双目炯炯有神,两道剑眉透露出一股不服老的劲儿,深邃的眼神仿佛能洞察觉人心世事一般。
“您是......?”
“我是五官村的杨新加,村里人都叫我半仙家,我以前是做师公的,早3年我兄弟搞建筑摔下来,伤了一个腿,走路一瘸一拐的,干不了体力活了。我就把师公的绝活传授给他了。2年前,我就到这里开了一个白喜事店铺。”老人眼角的皱纹间含着一丝丝微笑。
“哦,我想起来了,我应该叫您伯伯了。记得10多年前,您穿着师公袍到我家里去过。那时我父亲得了重病,我妈请您去做过法事,为我父亲驱除病灾邪气。后面我父亲去世时,也是请您去做道场送他上山的。”杨菲艳看见老人那两道苍劲有力的剑眉,两只像如来佛祖的方圆大耳,立马想起来了,他是同村的杨新加伯伯。
“是的,你记性真好!”老人嘴角露出一丝开心的笑容。
“伯伯,您这店里孝衣、寿衣、棺材都有齐全的货吧?”杨菲艳问道。
“都有的。你们进店来看看。基本上来我店里的都是熟人,在价格上,我都是按最优惠的价格卖。来我店里的,只要是跟我沾亲带顾的,我们村里的,我都以最低价卖货。开店做生意,就要讲究一个细水长流,长期经营靠口碑。”老人一边说一边扬手往店里指了指。
“是的,做生意也是要讲人情世故的,有舍有得,您好我好,人心换人心,才有往来!”杨菲艳接过话来,附和着讲了几句体面的话。
“昨天早上,我在广播里听到了,跟你一起合作的范老板出车祸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听广播里说,范老板是一个不一般的商人,他是一个善人。他来我们这里投资搞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没想到事业刚刚搞起来了,突然却出了一个意外,把命留在这里了。哎,太可惜了!”老人说罢,轻轻地摇了摇头。
“是呀,让人心痛呀!昨天早上广播后,附近村民数千人,不畏寒冷赶到喇叭坡去看。我们乡党委办的胡宣委也去了事故现场。”杨菲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艳子,这边这些是男的寿衣,你们挑挑看。棺材摆放里面,等你们选好后,我们可以叫师傅上门去帮助油漆,这油漆费和人工费,我给您免了。”老人一边用手指指,一边介绍道。
“好的,谢谢伯伯!”杨菲艳答道。
杨菲艳回转身,对跟在后面林雪花说:“老板娘,这些寿衣,我也分不清哪种更好,您来挑吧。不像孝衣,顺便拿都行。”
“妈,还是你来为爸挑选吧。我们年轻人都不懂!”胡雪莲扶着林雪花走了进来。
林雪花挑来挑去,最后选中了一套,拿在手上。
“老板娘有眼光,识货,那件寿衣不错!”老人站在一边说。
“伯伯,这套寿衣多少钱?”杨菲艳问道。
“399元,按300算。”老人不假思索地答道。
“妈,我来拿着,你进去帮爸挑选一副好的棺材吧,我知道爸生前很讲究面子的。”胡雪莲伸手接过林雪花手中的寿衣,在她耳边轻声地说。
老人带着她们三人走进了里间,里面一排排长木凳上停放着10副崭新的棺材。
林雪花围着所有的棺材走了一圈,她指着停放最边上的那一副棺材,对老人说:“杨老板,就要这一副吧。”林雪花手摸着着棺木头部,对站在她身边的老人说。
“好的,我马上打电话叫人叫车来。”老人立即答道。
“伯伯,这副棺材多少钱?”杨菲艳问老人。
“3199元,按3000元算。”老人眼珠子一转,目光落在那副棺材上。
“另外,还要7套孝衣,10米白布,再要一些香纸蜡烛。你算一下,看总共多少钱?”杨菲艳对老人说。
“孝衣按20元一件,白布按2元一米,香呀纸呀蜡烛呀,这些就不算钱了,算我免费送了。总共加起来3460元。”老人走到柜台边,从里面拿出一个计算器,滴滴滴地按了一通,抬起头来对杨菲艳说。
“伯伯,你把这些备好拿出来。我的车就停在前面路边,我去把车开过来装上车,顺便把钱给您付了。”杨菲艳对老人说。
“好的,我先打个电话。”老人答道。
老人掏出一部厚如烟盒的老人手机拨打电话,用本地的土话叽哩呱啦地说了几句后,便挂断了电话。
等杨菲艳把车开到店铺门口时,老人已把孝衣、白布、香纸、蜡烛备好放在一块宽大的塑料薄膜上。
杨菲艳打开后箱门,将东西装入后备箱内。
杨菲艳关上后备箱门,绕到驾驶室旁。她拉开中央扶手箱盖,从里面拿出一个钱夹子,取出一沓百元大钞,从中数了35张。
她走到老人面前,把钱递到他面前,说:“这里35张,3500元,你数一下。顺便帮我开一张收据。”
老人接过她手中的钱,走回柜台里边,将钱放入点钞机中。他按了一下,点钞机哗啦哗啦地响了35声,显示数字35。
老人从柜台里拿出一个铁盒子,打开锁,将钱放了进去。从里面拿了4张10元钱出来。他铁盒锁上,放在柜台里面,顺手拉上了柜门。
他拿起柜台上面的收据,用圆珠笔写了一张收据。
他走出柜台,将收据连同40元一起递给了杨菲艳。
“伯伯,您都优惠了这么多,这40元还找回给我?来,这40元您拿着吧。”杨菲艳笑了笑。
“这是应当的,优惠归优惠,送的归送的,一码归一码。这是我们做生意的规矩,也是做人的原则和诚信。”老人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店老板,你这店里有墓碑卖吗?”林雪花问老人。
“有呀,立碑一般统一的尺寸,高10米,宽60公分,这个是有依据的,这个尺寸数字比较吉利。当然也有特别的,这个要看主人的要求。一般的石材,价位在3499到4999,如果要好的石材,价位在5000到1万元左右。”老人的目光落在林雪花的身上。
“我要一般的石材,不需要刻字。你看多少钱?”林雪花对老人说。
“那就给3300元,今天一起送吗?如果是今天一起送,就少给100元,按3200算。”老人一脸疑惑的目光扫过杨菲艳的眼睛,最后落在林雪花的脸上。
“还是等清明节再说吧,我只是先问问。”林雪花说。
“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店铺门口外面响起了货车倒车的声音。
一辆五十铃货车停在店铺门口5米以外的地方,
双排车门打开,从车上跳下4个身强力壮的中年人。
4个中年人走进店里,按老人的指点,将棺材抬上货车车厢,并用两只手宽的粗绳子棺材绑好。
老人对其中一个司机说:“你就跟着她的车走就是了,她是我的侄女杨菲艳。”
“伯伯,我们走了。谢谢,再见!”杨菲艳跟老人摇了摇手。
“艳子,老板娘,您们一起慢走。如果你们不是有事,我就留你们在这里吃中饭了。”老人微笑着说。
杨菲艳和林雪花、胡雪莲一起上了停在店铺外面的那辆宝来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