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686章 那就定了

第686章 那就定了(1/2)

目录

宣德帝已经有些疲惫了,随后起身离开了金銮殿。

群臣们愣了一下,随后忙跪地道:“臣,恭送陛下!”

等宣德帝离开金銮殿后,金銮殿的大臣们才陆陆续续的站了起来。

有些一看下朝了,便往外走,顾行晋也不想多待,正打算离开时,突然被人给叫住了。

“顾大人,等等!”

见是魏济就停了下来,“魏伯父?”

魏济点点头,“咱们一块同行。”

“嗯,行,魏伯父请。”顾行晋看了他一眼颔首了一下。

就在二人要离开时,突然有人三皇子发难了!

老三阴阳怪气的道:“老四,还真不愧是父皇最喜爱的儿子,没想到这等国家大事,居然还要询问老四的看法。”

六皇子更是阴阳怪气,上次的仇他还记得呢!

凭什么他们被父皇厌弃了,四皇兄反而得到父皇的赏识。

“就是!四皇兄,以后还要劳烦皇兄,到时带带咱们几个弟兄。”

四皇子听了这话,表情微微凝固了一下,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三皇兄,六皇弟言重了,父皇这次问我,想来是因为我有懂一些经营之道。至于你们说的,有机会兄弟们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进宫告诉父皇,毕竟咱们都是父皇的子嗣,虽然犯了错,但只要好好表现,想来父皇肯定会原谅咱们的。

说罢魏王朝也没有继续的兴致了,随后朝他们拱手道:

“诸位兄弟们,现在下朝了,孤也该回府了,就先走一步了,告辞!”

说着魏王便不再停顿,径直就出了金銮殿,他没功夫和他们耍嘴皮子。

一旁看戏的大臣们,原以为会是一场龙争虎斗,没想到竟然是这样………”

其他几位皇子,看到魏王这样潇洒的离去,脸上表情也很难看。

一旁的大臣们,此刻也不好上前,看着这几位爷没离开,他们也不好出金銮殿。

户部尚书手里头还有不少事要处理,就道:“几位皇子,下官手上还有公务,就先行一步了。”

几位皇子见是户部尚书,也很有礼的回道:“好的,秦尚书。”

见秦大人如此,陆陆续续的有些大臣们,也纷纷上前。

几位皇子都客气有礼,“好,诸位大人慢走,孤等人也有事,就先走一步了,告辞!”

几位皇子离开金銮殿后,群臣才三三两两的散去。

至于几位皇子的争端,已经看的习惯了。

同时有不少敏锐的人都懂,这几位皇子基本上无缘继承大统,多年积累的实力已经被陛下连根拔起了。

就是莫国公如此重臣,陛下都抄家罢免,前段日子宣德帝的雷霆手段,就让他们明白了,投靠哪个皇子都不安全。

他们现在身份地位也不低,没必要用上全家的身家性命,去赌一个不一定实现的从龙之功。

更主要的是,这几位皇子能力平平,之前陛下的雷霆手段,如何让他们有胆子托付身家性命。

还不如就此安安稳稳的,看着陛下的眼色行事,起码平日里他们犯一些小错,陛下也都是轻拿轻放。

“魏大人,你我顺路可要一块走?”秦高钦开口道。

“秦大人,你先行一步,老夫还有点私事。”魏济婉拒道。

“行,那老夫就先走了!顾大人,告辞。”秦高钦看了一眼顾行晋,然后朝他点点头。

“秦尚书,慢走。”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散了,等差不多了魏济才道:

“走吧!”

“嗯。”顾行晋点点头,跟着魏济一块离开了金銮殿。

……

三皇子在马车上,脸色阴沉,对身边的谋士道:“老四如今越发得意,竟不把孤这个三皇兄放在眼里!”

谋士赶忙劝道:“殿下莫急,如今更需要是从长计议。”

三皇子冷哼一声:“从长计议?再等下去,只怕这皇位就真的与孤无缘了!”

谋士心中明白三皇子,若是没有造反的话怕是此生无望,陛下可是铲除了几个皇子的势力,三皇子也受到了不少的损失。

“殿下,可陛下的雷霆手段……”谋士小声提了一句。

三皇子怒目圆睁,“哼,你有什么雷霆手段,上次那个机会都没办法,这次有机会?”

谋士连忙低下头,“殿下息怒,如今局势对殿下不利,要想个法子,不能坐以待毙……”

三皇子冷静下来道:“那依你之见,孤该怎么做?”

谋士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殿下,不如暗中拉拢朝中大臣,重新培植自己的势力……”

三皇子怒斥道:“说的全都是废话!你难道不知道,朝廷里那群官员根本不接茬,而且父皇清理过一遍,你觉得那群狡猾的狐狸,会同意赌上身家性命?”

谋士顿时语塞。

三皇子只觉得这些人都没用,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算了,你们退下!派人监视魏王,有什么事立刻汇报!”

“是,殿下!”

……

“明谨,你实在是太莽撞了!”魏济喝了一口茶看着他说道。

顾行晋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回了一句,“魏伯父,有些事不是不莽撞就能没问题的。”

“难不成,你真要当孤臣。”魏济将藏在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顾行晋沉默半晌,然后认真的看着魏济。

“此事不是我说的算。”

魏济顿时无话可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明谨,历朝历代孤臣的下场……”

“我知道!”顾行晋直接接过话道。

顾行晋点点头笑道:“魏伯父,倒是让你担心了,不过,我有把握的。”

见他还是眉头紧锁,顾行晋顿时就笑道:“魏伯父,就凭着火器的功劳,你觉得陛下会愿意?而且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功劳,与朝中文武百官关系疏远,才是最好的选择。”

说句心里话,要不是因为他和魏家牵绊太深,他都想建议魏家远离他。

宣德帝一方面防着他与朝中大臣结交,又不想他是忘恩负义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