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613章 终破连环案!!!

第613章 终破连环案!!!(1/2)

目录

第613章终破连环案!!!

终于找到了这个连环案凶手的大约藏身地点。

与此同时,专案组在4月4日这天根据受害人——来自f台区油嘴油泵厂工人齐某某以及f台3.14案的受害人王某某提供的对犯罪分子外貌特征描述。

刘勇立即邀请了市局刑科所的模拟画像专家前来绘制了犯罪嫌疑人的模拟画像,然后火速印上案情通报全市张贴,搜集嫌疑人的线索。

然后,根据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和活动规律,专案组组长刘勇最终制定了两套抓捕方案。

方案一:组织f台分局刑警大队全体女侦查员伪装成招租的单身年轻女性在《手递手》上刊登合租广告,等待犯罪分子主动联系,之后在见面看房的时候伺机抓捕。

但由于这个方案因女侦查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而被市局领导否决。

这个方案被否决,刘勇与专案组的同志们没有泄气。

很快又上报了第二个方案,那就是先会同市局刑警总队重案大队的侦查员们化装对北苑路仰山村的地形进行实地勘查。

将犯罪分子最为频繁使用的那两部ic卡电话机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的地形绘制成图,以方便确定埋伏地点。

从4月6日开始组织二十名侦查员分成五个蹲守小组进行轮流蹲守。

同时让齐某某和王某某在侦查员的保护下在几部重点ic卡电话机附近进行秘密辨认。

这套方案最终得到市局领导的批准。

刘勇先是让组里的同志做通了齐某王某两位受害者的工作。

齐某与王某两位受害者也对凶手是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地想帮助警察抓住犯罪分子。

一切部署完毕,专案组严阵以待,只待目标现身。

4月6日这天上午8时50分,在北苑路仰山路口,一部ic卡电话机前,一名形迹可疑的年轻男子正欲拨打电话。

此时,正在附近协助警方执行秘密辨认任务的受害人王某某瞳孔猛地收缩——

她一眼就认出,眼前这个男子正是那个曾将她勒晕并实施强……抢劫的恶魔。

那天的恐怖场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的双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就是他!绝对是他!”王某某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眼中闪烁着愤怒与恐惧交织的光芒。

组长刘勇眉头微蹙,低声提醒:“再仔细确认一下,绝对不能认错人。一旦打草惊蛇,这个连环作案的凶手很可能会销声匿迹,再想抓捕就难上加难了。”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不远处的目标,同时示意组员们做好抓捕准备。

“就是他,就算他化成灰,我也认得!”王某某恨声道。

“那好!各单位注意,开始行动!”组长刘勇一声令下。

随即负责蹲守的四名侦查员在接收到组长刘勇“行动”的指令后一拥而上将该名男青年当街摁倒在地并铐上手铐。

侦查员们当场从他身上搜出《手递手》报一张,卡oxx的ic电话卡一张以及两部手机。

其中一部经被害人王某某辨认就是她的被抢手机,而另一部手机则经过核实经过核实系丰台3.22案的死者宋某的手机。

成功抓获连环案犯罪凶手,专案组很是兴奋,没想到这名凶残狡猾的犯罪分子,这么快就落网了。

刘勇迅速将犯罪嫌疑人押送至市局大案队,一场紧张而有序的审讯随即展开。

“姓名!”审讯员厉声问道,目光如炬。

“你们难道不会自己查”对方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屑。

“我劝你最好端正态度,积极配合!姓名”审讯员经验丰富,面对这样的挑衅早已习以为常,他冷静自若,继续按照审讯流程步步推进。

“于晨!”嫌疑人最终不情不愿地吐出了两个字,声音中透着一丝不甘。

“年龄!”审讯员步步紧逼,语气不容置疑。

于晨低垂着头,像被抽干了力气般,含糊不清地吐出一个数字:“32!”

“大点声!”审讯员猛然提高了音量,声音在狭小的审讯室里回荡。

“32!”于晨猛地抬起头,声音中带着一丝压抑的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户籍地是哪里”

“黑江省安北市林业局兴林二委外……”

“……”

“说说吧,2月21号那天你在哪里”审讯员目光锐利,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知道!时间太久,我记不清了!”于晨眼神闪烁,声音里透着一丝慌乱。

“才一个月而已,你就忘了”审讯员微微眯起眼,嘴角挂着一丝冷笑,继续逼问。

“我这个人打小脑子就不灵光,记性差!”于晨显然在撒谎,语气中带着几分心虚。

“那好,3月14号、3月22号、3月31号这几天你在哪里这才没过多久,你总该记得吧”审讯员步步紧逼,语气愈发严厉。

“……”于晨心中一沉,意识到警方已经掌握了不利于自己的证据,他低下头,决定以沉默应对。

“你以为你不开口,我们就治不了你的罪是吧”审讯员冷笑一声。

“……”于晨继续耷拉着脑袋,被问急了就在纸上乱写乱画,情绪激动。

第一次对犯罪分子的审讯,只好中断。

后来,几次审讯情况同样如此。

犯罪分子于晨在面对审讯的时候,此人除了声称自己叫于晨,今年32岁,户籍在黑江省安北市林业局兴林二委外,拒绝回答其他任何其他问题。

面对预审员的审讯,连环案凶手于晨始终缄默不语。

被问急了也不说话,只是在纸上写下“只求速死”、“要把案子都带进棺材,给你们留个悬念”、“有种你们就把我给打死”之类的挑衅性语言。

面对如此顽固的凶手,审讯工作陷于了停顿。

这几年,开始文明执法,部里就明文规定不准使用“大记忆恢复术”来获取口供了,所以“大记忆恢复术”至少在明面上是不能再用了。

为了撬开于臣的嘴,刘勇组织刑警队和预审队组成的突审小组开会对于晨的情况进行分析。

专案组组长,刘勇总结了同志们分析的情况后认为:

一是,这名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残忍,有相当强的反侦查和反审讯能力。

而且其对执法机关有毫不掩饰的仇恨心态,说明之前可能犯过事受过执法部门的处理。

二是,这名犯罪分子在作案时虽然有劫财的动机;

但每次只拿走钱包和手机,从不在现场进行翻动搜寻钱财;

并且专门选择年轻女性作案,将人勒死/勒昏后再行……,充分体现其扭曲的变态心理。

“组长,您说得太对了!我也觉得于晨这个人心理扭曲,甚至有些变态!”预审员王征率先附和,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慨。

“嗯……”其他人纷纷点头,脸上露出赞同的神情,会议室内一时间充满了凝重的气氛。

“既然于晨对我们公安系统如此敌视,是不是应该深入调查一下他之前是否有过犯罪记录”副组长黄海波也提议道。

“没错,确实应该全面调查。不仅要查他的犯罪记录,还要追溯他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看看是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组长刘勇神情严肃,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重的责任。

基于这两条分析,突审小组决定从两方面入手寻找突破口,其一和于晨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联系,了解于臣的家庭背景和主要生活经历;

其二对于晨在燕京的社会关系进行排摸,了解于晨在燕京的生活状态,寻找突破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