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伦之乐(2/2)
哪有这么容易,谢中书岂是易于之人。她嘴角微微一勾,笑容里流露出自家也未曾察觉的讽刺意味来。
然而如今,进退维谷,她也只能这样跟着走下去。
好歹如今在京城,衣锦绣,□□面,比从前在老宅好了不止千万倍——
谢珂眸光一暗。她绝对、绝对不要再回到那座弥漫着陈腐气息的老宅,和无能庸碌的族人一道勾心斗角,最后被许给某个同样出身高贵,却一贫如洗的世家子,再或者,□□脆利落地卖一个好价钱,嫁到商贾之家去。
如果对谢珏有好处,娘是会毫不犹豫为了大笔的聘礼嫁掉她的。她对于这一点深信不疑。
谢瑶被自己向来温软懦弱的姐姐忽然锐利的眼神吓了一跳,竟被镇住了片刻,才踌躇着应了一句:“到底……是要怎么样嘛?开了家庙祭了祖先,哥哥可怎么办?”
哥哥自然是谢珏,他们虽然心心念念要把安国公谢朗认作义父,却从来不曾想过剩下几个拖油瓶会成为姐妹。
谢珂沉默不语。
被大嘴巴的谢瑶到处炫耀拖累,最后失败这种事情,一次,就够了。
谢瑶有些气馁,却又觉得今日的谢珂隐隐不同,也不十分敢逼着她闹。一时竟二人相对默然无语。
阿梁打破了沉默。
“六娘,娘子来了。”
说话间,已有小丫头打起帘子。谢二夫人张氏已年过三十,虽然保养得当,到底看着微微有些松弛。她穿了檀色的长裙,罩了一件牙白色半袖,一双丹凤眼流露出不怒自威的气势。
谢府二夫人张氏原本是陈郡谢氏长房一支,也是出生著姓大族,堪称门当户对。然自从谢二郎谢脡英年早逝,谢氏本家也日渐显露出坐吃山空的气象来,孤儿寡母在偌大家族讨生活也是艰难,虽然与安国公谢朗这一支的关系并不算很近,却与安国公夫人张氏有着拐了几个弯的亲戚情分,索性便搬到了安国公府上。
富贵看久了,便生出些旁的念头来。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如何肯再屈就清粥小菜?谢朗虽然位高权重,子息上却是艰难,张氏统共生了一儿一女,六郎谢瑄与七娘谢瑜却都是看着先天有不足之症的。
张氏渐渐便生出一股念头来,谢瑄的样子,看着也不十分能支撑,若是叫谢朗认了自家儿子谢珏做义子,到时候,安国公府偌大的家业,不都是自家儿子的?且谢朗不过是旁支,自家却是陈郡谢氏名正言顺的嫡支,将儿子过继也好,去认义父也好,都只有说谢氏仁义,没有二话的。
至于族里,穷的都吃不上饭了,想来也是乐见安国公这偌大的家产归了公中的,故此倒是一直不说话。
这沉默的纵容叫张氏越发心思活络起来,且张氏信佛,渐渐除了听法师讲经,红尘里的事情不大关心,谢朗更是不关心内院,她便顺理成章接过了内务。
自然,也就愈加养尊处优,愈加放不开手。
虽然富贵了,到底是未亡人,张氏看着眼前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虽然大女儿穿的素净些,也自有一种少女的娇媚,小女儿却是蜀锦一样打扮的辉煌灿烂,叫人看了便平生出舒畅欢喜之情。
谢珂起身,行礼如仪:“给娘请安,娘有什么事情,吩咐一声儿便去了,这夏秋之交的,倘若感了时气,倒是儿的不是,万死不能偿其一的。”
谢瑶也草草行了个礼,便扑到了张氏的怀中,没骨头一样扭来扭去撒娇。
张氏应了一句,眼神却飘到文案上,看见那篇《女诫》墨色尚新,知道是谢珂刚刚抄的,笑骂了谢瑶一句:“我的心肝,你倒是长不大的模样,也学学你姐姐的老成持重,读读书罢!”
然后才对着谢珂点了一点头说:“我不过是走走,松快一下,倒是不碍事的。你的一片孝心,我也是知道的,功课万万不可落下,有空便再抄几篇金刚经,和你妹妹一起送去给你们伯母罢。”
谢珂垂下眼,应了一句。是了,永远是她做活,谢瑶白得好名声。
命之一物,便是这样无理。人心都是偏的。
谢瑶受了气,叽叽咕咕又同张氏添油加醋地抱怨了一通谢瑜的可恶嚣张,说到激动处,连比带划手舞足蹈才解恨。
若是她这样,必然被训做无礼,谢珂冷眼看着张氏将谢瑶揽进怀里,没口地安慰。
“阿瑶何必和她一般见识?“张氏心疼得不得了,禁不住谢瑶撒娇,压低了声音冷笑道:“倘若谢瑄冠礼那日,却发现找不到皮弁——倒是要看他如何加冠!”
谢瑶听得此言,遥想彼时场景,想想谢瑜何等惊慌,不自禁畅快笑出声来。
谢珂却有些厌烦,偏过头望了一眼窗外。
已是夏末,园子里隐隐地有了肃杀之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