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2/2)
如果再加上一个仙女山控股,威酷电子,柳河投资的其他一些控股企业,徐申学旗下的这些企业几乎掌控了整个智能终端供应链,是非常强势的。
也只有这种强势,徐申学才能够以一己之言,强行压着国内的供应链厂商不得外迁,跑到海外去投资建厂,任凭四星和水果怎么折腾,这海外工厂就是搞不起来。
——————
三月份,是智能手机热闹无比的月份。
不过徐申学在参加了春季发布会后,就没有关注这些事情了,春季发布会里的各种产品,自然会有集团内的其他负责高管负责,不用徐申学亲自盯着。
徐申学的事情多着呢,不可能把注意力长期放在一件事上的。
三月十八日,就在外头掀起春季的手机大战的时候,徐申学则是在自家公司的总部里,看到了处于高度保密状态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原型机。
眼前的这台超导量子计算机体型有些大,是一个高两米,宽一米五左右,长三米多的大柜子,为了方便徐申学等人的观看,这个大规模也没有安装外壳,所以能看见密密麻麻的各种线缆。
而中间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零部件,有着涂刷成白色,直径大概五十多厘米,高七十多厘米的圆筒…
此时,智云集团副总裁,负责量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部分前沿科技项目业务的叶向波一脸兴奋的对徐申学道:“这是我们研发出来的第一代可商用化的超导量子计算机项目代号‘ycl51’”
“智云第五代超导量子计算机!”
“整个系统里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我们全新研发的第五代超导量子芯片,该芯片采用的是全新的k34材料为核心而生产,能够在零下二十五度的常压状态下实现超导,大幅度提升芯片的性能!”
“徐董你看这个白色的圆筒,我们的超导量子芯片以及其他部分采用了k34材料制造的核心超导零部件就是安装在这个冷却筒内,以维持零下二十五度以下的温度!”
“因为冷却温度只需要零下二十五度,所以我们制冷压力也能够得以大幅度缩小,不需要和以往那样弄一个庞大而昂贵的顶级工业级制冷系统来维持温度,单台运行的话,只需要采用我们定制的商用制冷系统就能够维持温度!”
“当然,我们设计的ycl51量子计算机,并没考虑过采用单台运行的模式,而是准备采用多台量子计算机组建为服务器阵列的方式运行,所以依旧会采用大型的商用中央制冷系统来维持温度,但是制冷压力会小很多,耗电量也会大幅度降低!”
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一大难题就是制冷!
尤其是之前的那些普通超导材料的超导温度都是零下一百大几度的,制冷非常麻烦且昂贵,往往需要工业级的高端制冷设备才能够达到这种工作温度,昂贵而复杂!
但是k34材料的超导温度只有零下二十五度……这种温度只需要常规的商业用的制冷设备就能够达到,整体技术要求低,能耗低,最后反馈到成本上就是便宜。
叶向波继续介绍着:“我们的第五代量子芯片,在我们的新一代lx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的构架下,其可操控的量子比特数量达到了一万,这让我们的量子计算机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可商用阶段,并用于特定领域的计算,同时因为其巨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也可以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训练以及运行计算!”
“并且一万量子比特以及我们的独特lc构架情况下,我们的ycl51量子计算机的结算结果已经不再出现错误,这意味着不再需要常规的电子超级计算机来纠正结果。”
冷知识,早期的量子计算机的计算结果,受限于量子比特太少,计算结果很容易出错,需要超级计算机来进行纠正的。
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指令就是可控量子比特的数量,智云集团一开始和其他企业一样也是搞得很难,后来则是应用了自家的绝对优势领域,直接利用大数据模型,也就是所谓的人工智能来进行操控,进而发展出来了非常特殊的lx构架!
lx构架的原理其实很简单粗暴,强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量子算法,进而预测、操控量子,实行可控量子数量的巨大提升,这技术路线其实是属于力大飞砖的技术路径。
说起来其实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可难了……想要做到这一点,得先有智云集团这么牛逼的人工智能技术才行。
所以说,智云集团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技术,其核心技术甚至都不是k34材料……用k34材料,只是降低了制冷技术难度以及成本而已。
实际上用之前的超导材料也一样能够搞,只是零下一百三十多度的超导温度,会导致制冷成本就会变得非常大,进而导致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使用成本也会变得非常巨大。
智云集团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技术,其核心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而研发的lx构架……这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科技!
用人工智能来改进量子算法,进而预测、操控量子,其他企业的科学家们也能够想到这点技术路线,但是他们做不到……因为他们的人工智能技术不足以支撑这个想法。
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不是外界的那些还处于非常原始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所能比拟的!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lx构架,和基于k34超导材料的量子芯片……两者结合起来后最终就导致了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的诞生!
这是人工智能和超导技术的有效融合!
徐申学围绕着这台计算机走了一圈,看起来其貌不扬,就是密密麻麻的线缆比较多,还有中间的白色圆筒非常显眼,其他的也看不出来特殊之处。
但是依旧可以感受到顶级工业设备的特殊美感。
这东西放眼全球,也只有智云集团才能够造的出来……代表的是当前人类在诸多领域里的最高技术水平!
当然,光靠智云集团一家业搞不出来,背后依旧是需要依托国内的诸多前沿科技产业链。
智云集团自家搞的都是基于超导材料的诸多核心零部件,但是其他零部件都是找其他国内其他研究机构研发定制的。
只不过智云集团搞定了最核心的部分后,其他的零部件部分技术难度就没那么高了。
绕看一圈后,徐申学道:“按照这么说,这个第五代超导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用了”
叶向波道:“没错,目前这个ycl51系统已经具备了实际应用性,尤其是多台组合起来搭建服务器阵列的话,完全可以用于多种计算任务,包括人工智能的计算任务!”
徐申学道:“既然如此,那么就先搞一批出来搭建一个服务器,自己先用着!”
“至于商用发布的话,先暂缓,上头让我们稍微放缓步伐,同时也不要出口这个量子计算机,再者这个lx构架还有k34材料暂时还不能泄密。”
“lx构架都还算好,但是k34材料选择还属于绝密,现在还不是到公布的时候!”
叶向波对此倒是早有预料,他很清楚自己带着人搞出来的这个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里所采用的k34材料有多么的惊人。
这贸然公布出去,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k34材料这种东西一旦公布出去,那是会引起轩然大波的,甚至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动荡的!
而且可大规模商用化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现在一旦大规模普及应用的话也会带来不小的冲击,国内产业界也没有做好迎接量子计算机的准备。
所以这个ycl51量子计算机各种好,但是短期内只能自用,同时供给部分机构使用,别说出口了,连国内的其他常规企业都不可能获得的。
但是,为了促进量子计算机的普及,为了让产业界跟进步伐,智云集团还是选择了在四月初的时候发布了所谓的新一代的量子计算机。
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超导材料,落后了好几代的lx构架,其可控量子比特数量达到了一千个,还宣布了所谓的商用计划……当然,这个量子计算机的实用性不说没有吧,但是也很有限,对产业界的影响不大。
有人觉得这就是智云集团来炫技的……全球搞量子计算机的企业那么多,就他们智云集团把量子比特的数量干到了一千个,其他企业的普遍还停留在几十个,一两百个量子比特的数量级呢。
但是也依旧引起来了科技行业对量子计算机的新一轮讨论,人们畅想着量子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达到五千,甚至一万量子比特后的美好场景。
而外界并不知道,智云集团这边已经悄然开始了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小规模生产,首批一百台将会用于组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量子计算机服务器阵列,用于智云集团里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训练。
同时国内的一些特殊研发机构或企业,也少量订购了一些用于特定科研任务或特殊任务的计算。
前期的产量不会太多,估计一年也就一百多台而已。
主要是k34材料的目前产能太低了,k34材料限制了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的产能,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子系统的技术含量也非常高,产量也低。
最终就导致了ycl51量子计算机的产量低。
除了产量低外,这个ycl51量子计算机的价格也非常昂贵!
智云集团自购以及向机构供货,单台售价是三亿多元一台,没办法,量子计算机这种东西前期就是这么的昂贵,不仅仅制造价格极其昂贵,而且前期的巨大研发成本也得摊进去,由此导致了昂贵无比的价格。
基于昂贵的价格,ycl51量子计算机就算公开出售,也没多少企业能够买得起!
想要把价格打下来,就要指望ycl量子计算机的产销量提升上来,然后大幅度摊销研发成本以及制造成本。
但是要提升产能的话,就需要k34材料的产量也提升上来。
而目前的k34材料还只能是采用实验室制备的方式小规模生产,产量小不说,关键的是制造成本极为高昂。
至于大规模廉价量产,很抱歉,相关机构和智云集团联合组建,由一大堆教授和博士们组成的顶级秘密研发团队,至今还没能找到一个廉价大规模量产k34材料的方法……
无奈之下,只能是准备采用实验室现有的制备路径,采用工厂集成化生产来强行提升产能,也是属于力大飞砖的典型方式,但是成本依旧非常昂贵。
当然,即便是这样也能够大幅度提升产能,能够让k34材料应用在更多的高科技,高溢价的领域里。
k34材料的产量低,价格贵,导致了现在的ycl51量子计算机产能有限,同时也局限了k34材料在更多领域里的应用,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时间。
但是即便如此,采用k34材料的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依旧开始陆续小规模生产,并开始用于特殊任务以及人工智能领域,这对于智云集团里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是有巨大意义的。
对此,徐申学抱有很大的期望!
而有意思的是,当智云集团这边都开始用k34材料生产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时候,太平洋对岸的情报机构里的李斯特,正一脸惊喜的看着一份从广成发回来的绝密情报。
抓到你了!
任凭你智云集团的安保能力再强,还不是被我的人给渗透了进去,然后拿到了绝密情报。
如今总算是搞清楚了智云集团遮遮掩掩,不惜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进行保密的秘密是什么了。
原来是搞出来了一种新型的碳纳米管材料,按照情报上这说的,这种碳纳米管材料甚至有希望被用于建造太空电梯。
李斯特不懂什么是碳纳米管材料,也对科幻属性浓厚的太空电梯没啥兴趣,同时前线的情报人员还没有把这个碳纳米管材料的详细情报套出来,只是知道了这个绝密项目是一种碳纳米管材料,只是针对个项目的名称而已,但是已经足够引起他的巨大重视了。
李斯特可以不相信自己,但是他相信对面的情报机构!
对方如此大费周章对这种材料进行保密,这本身就说明了这种材料的重要性……
很快,李斯特就拿着绝密报告找到了上司进行报告!
次日,李斯特和上司一起参加了秘密的技术讨论会,而会议的关键词就是‘碳纳米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