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全新的核心支柱产业:智能机器人(2/2)
它要是完蛋了,整个国内电子消费、半导体等相关联产业链都得一片哀嚎,国内经济都会遭到重创。
而威酷电子要是来个原地破产,倒也不能说屁事没有……但是影响很有限,只要智云集团为核心的智能终端国产供应链在,威酷电子前脚破产,后脚智云、华威、大米以及ov等厂商就能笑眯眯的接过威酷电子的全部市场份额。
无非就是很多消费者使用的手机,从小蓝手机变成了智云手机、大米手机,ov手机以及华威手机而已……
对于核心产业链的影响,有限!
这是掌控核心技术以及零配件的重要性!
——————
而最近一年多来,徐申学大力推动的智能机器人,其产业链是高度国产化的,从最核心的算力芯片,再到机体,电机,传感器等所有核心零配件,清一色的国产化。
就算是其中部分零配件是国外企业供应,嗯,主要是部分日企以及德国企业,不得不说他们在轴承等部分机械领域里还是很厉害的,不过这些海外企业的供应商,也在徐申学的要求下在国内设厂生产。
如果智能机器人未来几年能够顺利达到千万级别的销量,创造几千亿美元市场的话,依靠其强悍的产业链带动能力,整个产业链在国内经济的比重,将会迅速达到七八个百分点,甚至更多。
这意味着,国内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核心支柱产业,而且是汽车、智能终端、房地产这种级别的核心支柱产业。
其经济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而这些过于宏观的东西,先不去说,且说对于智云集团自身而言,智能机器人业务也是承载了智云集团未来十年发展的核心业务!
智能终端业务几乎已经做到了天板的情况下,智云集团迫切的需要一个全新,能够带动集团营收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新核心业务。
而智能机器人,就是这样的核心业务!
————————
而智云集团的智能机器人新战略,也获得了上头的大力支持……尽管这种支持,并没有和智能电动车那样直接体现在大规模的补贴上,但是其他各种明里暗里的支持力度其实很大。
之所以没有直接发放补贴,这是因为目前的智能机器人市场上,只有智云集团一家,直接给补贴的话容易惹来非议。
不像是智能电动车市场,除了海蓝汽车外,还有比亚迪,北汽,广汽,上汽等一大堆国内汽车厂商,发放补贴大家都有,彰显公平之余……其实这种补贴对于其他汽车厂商而言更有优势。
因为海蓝汽车的车型都贵,买得起几十万海蓝汽车的消费者,都不差那几万块补贴。
但是其他国内汽车厂商的新能源车型,售价普遍在十几万左右,这几万块补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如二十万的车补贴后十四万可以买到手,十二万的车,补贴后八万块到手,这对于这些中低端汽车的销售而言,刺激力度是非常明显的。
而智能机器人市场,只有智云集团一家在玩,直接发放补贴的话,也没办法刺激良性竞争。
所以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扶持,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工厂建设优惠等领域。
威酷实业在川城设立,专门为智云集团代工生产智能机器人的工厂就是典型例子,建设工厂用的地皮当地近乎是免费送,只要了象征性的价格,还给免费三通一平。
建造工厂,采购设备的资金当地多家银行联合提供的低息贷款,就算是这利息,也是通过了后续的税收优惠给减免了。
当地可以说是倒贴钱帮助威酷实业在当地建造智能机器人工厂!
当然,威酷实业有得赚,但是当地也不亏……一家庞大的智能机器人工厂,光是直接雇佣的员工就得好几万人,并且会带着一大票供应链企业跑过来,围绕着这家智能机器人工厂形成一整个工业园。
然后围绕着这个工业园,会带动庞大的各种服务行业等等。
如此庞大的工业园,意味着庞大的就业和税收!
所以这种事啊,看似是当地倒贴钱帮威酷实业建工厂,但是就这种倒贴钱的机会,其他地方打破头都会来抢。
威酷实业那边每逢要进行扩产规划,选择地方建造大规模生产基地的时候,都会引来全国各地的地方代表,各种拉关系拼人脉,有时候电话都能打到徐申学这边来。
因为只要能够引进威酷实业的一个大型生产基地,就足以让一个普通的地方经济直接腾飞。
当然,威酷实业选择生产基地也不是瞎来,自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方式。
最近两年开始,威酷实业的生产基地出于控制成本等考虑,偏向于人力成本低,交通良好,营商环境好的内陆地区。
甚至当地没有相关产业链也无所谓……反正威酷实业都会带着一大票供应链企业过去,供应链企业又会带着他们自己的供应链企业跑过去,一去就是一大串!
当地现在没有产业链,等威酷实业过去了自然也就有相应的产业链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智云集团以及威酷电子、海蓝汽车这些徐申学旗下的核心产业,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成本持续上涨,也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产业链转移……但是和其他企业考虑向海外,尤其是东南亚的越南,印尼,马来等地区转移不同。
徐申学选择的是向国内的内陆地区转移。
六月二十九日,徐申学结束了一系列的外部视察行程后返回了深城。
不过刚回来,还没休息两天呢,就接到了电话,说是柳河投资旗下的一家无人机子公司,即将迎来上头的考察甚至订单。
仔细看了报告后才发现,这家昔日从小僵无人机里拆分出来,从事国防领域的ai无人机研发的子公司,一直在搞的蜂群无人机系统有了极大的技术进步,这也引来了上头的注意,准备亲自来看看,如果东西真的做的不错,他们是准备采购一批。
徐申学对蜂群无人机还是一直比较有兴趣的,当年做出来了有前景的ai小型无人机后,他就把这个项目拆分出来,然后单独成立了这家ai无人机子公司继续后续研发。
这几年过去了,看样子是出了成果了。
对此,徐申学很有兴趣,而对方来考察的时候自己也没啥事,也就跑过去陪同视察,顺便和对方聊一聊其他几个ai地面移动终端项目的后续情况。
这么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些地面终端项目也搞了好些年了,但是一些地面终端的项目的进展比较缓慢。
徐申学得催催对方,该给钱了……不然研发进度没办法保障了。
看看隔壁天上飞的,给钱多痛快啊,几百亿哗啦啦的给,现在x项目已经敲定下来,都快进入小规模量产,密集试飞的状态了,而你这几十亿的小钱也抠抠搜搜的。
结果当天去了见到人,人家和徐申学一上来就各种倒苦水,隔壁的狗大户连x项目都飞了,但是我今年发新鞋子的钱都不够,老哥我的日子过的苦啊……硬生生把徐申学准备开口要钱的话给憋了回去!
这倒完苦水,又来一句,你这个蜂群无人机的价格是不是太贵了,这就小玩意看上去似乎也不用多高的造价啊,要不这价格再商量商量
直接把徐申学给干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