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 第471章 机器狗和旅行

第471章 机器狗和旅行(1/2)

目录

第471章机器狗和旅行

过去十几年来,无人机逐渐成为了各国颇受关注的先进技术,什么全球鹰之类的都是典型。

但是这种无人机技术,都是属于中大型的长航时无人机为主,属于战略装备,价格昂贵,系统复杂,并且还是遥控无人机为主。

而在小型无人机上,其实发展的很缓慢。

真正说起来,真正带动小型无人机浪潮的,还是小僵科技向民用市场推出的多旋翼小型无人机,除了充当玩具外,也用于航拍领域。

只不过后来有人发现,这种民用的航拍无人机很好用,可以广泛的用于各种战术级别的空中侦查!

这种小东西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很难被发现……就算被发现了,你也拿它没办法!

太小了,而且还是个电动的小飞机,那怕用传统的便携防空导弹打也没啥用,就算能打中也得亏死。

用枪械等攻击,命中率太感人了,很难打的中。

所以这种本该是作为民用航拍无人机的东西,出现在市场上后,很快就被人用在了局部地区冲突里,而且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更有甚至会进行改装,搭载小型的的攻击弹药对地面的人员进行攻击。

中大型无人机以及小型的无人机陆续出现并应用,也让各国更加重视无人机领域的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无人机陆续冒出来了。

然而以上这些,依旧局限于传统的遥控型无人机领域……而遥控无人机存在着天然的缺陷:容易被电子干扰!

尤其是预期的未来高度复杂的现代战场上,那必然是电磁环境高度复杂的……遥控型无人机的效率就会受到干扰。

对此,徐申学的建议就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让无人机具备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不需要遥控!

当然,对于x项目这种战略级别的顶级人工智能无人战斗机而言,抗干扰等只是一方面的需求,更多的还是为了获得超过有人驾驶战斗机的抗过载能力,机动能力以及人工智能的决策准确等方面。

而对于小型无人机而言,显然抗干扰方面的需求是核心需求,至于机动性这些东西反而不是很重要。

小型无人机,尤其是对于蜂群无人机这种东西而言,也不需要过于极端的机动能力,只要能飞基本就差不多了……反正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临时消耗品,一架不够用,那就上一百架,一万架!

东宁科技公司研发的蚁蜂无人机系统以及雨燕无人机系统,虽然现在价格算是比较昂贵的,但这只是现在而已……电子产品这种东西一旦大规模生产并应用,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其成本会迅速降低的。

而无人机这种东西,看着是飞行器,但实际上是一种电子产品。

真正开大马力的进行生产,蚁蜂无人机这种东西,尤其是其僚机的价格,会从现在的十万迅速降低到一万元以下,并随着时间的过去会迅速降低到几千元的程度。

那个时候,用起来,那就是铺天盖地了!

哪怕是雨燕无人机这种更大一些,性能更高端一些的无人机也不例外。

现在只是生产规模小,需要摊薄研发成本以及生产线成本,最后这些成本都会反馈到每架飞机的成本上,进而大幅度推高成本。

所以,这两种无人机系统的价格高低,主要是看对方能够采购多少……采购的少了,那么就是天价,如果采购的多,那就是白菜价。

而具体采购这种事,对面也不会当场作出决定,人家还需要进行仔细的后续各种评估和测试,然后还要经过小范围的使用,摸索各种应用可能性。

到最后才会决定要不要大规模采购装备,采购多少!

对此,徐申学也不着急,只要对方持续给研发合同,东宁科技这边能够拿到钱持续研发就行了。

离开了东宁科技后,徐申学当天晚上又召见了旗下其他几家从事秘密项目的子公司的负责人,了解了项目的一些进度。

整体上进度还挺不错的,尤其是智云集团深度参与的核心项目x项目。

智云集团已经向合作企业的x1项目组,累计交付了五套‘x项目’的人工智能系统,后续会协助对方进行了适配安装,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年底之前就能够看到至少五架的x1无人机进行各种高密度试飞工作。

x3项目,则是还要延后一些,倒不是智云集团这边的x项目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对方准备对机体方面进行升级改进……他们准备搞一个更好的双发重型ai战斗机出来,希望各方面都做到更好。

如此情况下,哪怕项目顺利也要在明年,才能够看到第二架x3原型机出现了……主要是这个x3项目因为技术要求更高,研发难度也更高,研发进度也就稍微慢一些。

毕竟x3项目本质上是用来给未来的有人六代机进行配套的高端ai战斗机,可不能马虎了。

x1项目以及x3项目之一,x项目组的负责人也报告了,他们已经陆续提供了三套x项目的指挥版本系统,用来给现有的五代机双座版本进行配套。

五代机双座版本,带着x1无人机作战,这才是完整的x1项目……可不是孤零零的一个x1无人机。

当然……实际上x1无人机也可以不需要有人载机的指挥,它完全可以自行执行任何任务!

问题是,大家不放心啊!

x1无人机可是航程几千公里,载弹量七八吨,能够携带国内一系列先进弹药的大杀器。

暂时是不可能完全把它交给人工智能来负责的,总之要进行一些限制。

比如最为核心的攻击指令,迄今为止都没有下放给x项目的人工智能系统,所有的攻击指令都只能通过后方的人员进行临时授权。

尽管智云集团里的工程师们反复强调,我们搞出来的人工智能系统,虽然名字听起来很唬人,什么人工智能之类的,但是它绝对不会产生什么自主思维,永远都不可能变成‘人’,更不会擅自行动。

而被破解的概率也无限接近于零,不仅仅采用了智云集团的各种顶级软件加密技术,而且通讯还使用了量子加密技术,理论上这种通讯加密技术是不可能被破解的……至少目前人类的科技理论里,是不可能破解当前的量子加密的。

与其担心x项目被敌人的黑客之类的破解后入侵,还不如担心掌控高级别授权指令的人员叛变呢……

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所以,x项目到目前为止,以及是有极大的限制的,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采用有人飞机指挥无人机的情况。

这也导致了五代机双座版本的强需求……x1无人机需要一款指挥机!

同时x1无人机是属于高度隐身,具有六代机隐身能力菱形无垂尾飞机,常规的非隐身无人机也就不可能充当它的指挥机!

试想一下,非隐身战斗机带着几架x1无人机飞过去……人家的预警雷达在几百公里外就能发现这个非隐身战斗机了。

而五代机的隐身性能虽然不如六代机的机体,但是却大幅度优于四代机。

在指挥机具备隐身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够带着x1无人机深入高威胁空域执行任务。

所以,x1无人机的指挥机,现在必须是五代有人飞机,而未来则是六代有人飞机。

有人六代机还在研发当中,倒是五代无人机发展的顺利一些,已经搞出来了样机。

毕竟五代机是现成的,加个座位以及融合x项目指挥版的研发难度虽然也有,但是相对于研发六代机,还是要小很多。

徐申学很期待看到五代指挥机带着x1无人机一起出现,进而威慑战略对手,让外人惊恐的场面。

只是这种场景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看见了!

x项目是属于保密级别比有人六代机还要高的项目……未来哪怕有人六代机项目公开了,x项目都还会继续遮遮掩掩。

就和现在这样,其实x1项目已经因为密集试飞,陆续有图片以及视频被拍摄到曝光了出去,但是依旧没有任何的公开消息,更加不可能跑去参加航展之类的。

同时外界普遍猜测这款飞机虽然是属于忠诚僚机之类的东西,但是基本都认为这只是传统的遥控型无人机。

而忠诚僚机,无人隐身攻击机这些东西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很多公开资料的。

此外,也不是没人说这是人工智能战斗机,而是说了没人信……

人工智能战斗机这东西,太夸张……这对于很多人而言,这种级别的东西已经属于科幻领域了,现实里不可能出现的。

整个x项目的进度顺利,几个子系统的研发速度徐申学还是比较满意的。

而其他项目的话,研发进度有快的也有慢的,主要是受到了合作方的重视程度以及经费投入影响。

比如各种地面无人终端里,小型多足平台算是比较受重视的,研发进度也快,这种从早年的机器狗脱胎而来,后来融合了智云集团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诸多技术,最后打造出来的多足平台研发进度比较快,而且难度也小。

现在的原型机,已经可以扛着枪械甚至火箭筒到处溜达了……这种原型机可是具备实战价值的的,远不是外界的那些机器狗可以相提并论的。

主要是智云集团里的智能机器人里,本身就有四足以及六足平台……只不过这些都是民用消费品,在抗电子干扰,跨越障碍,复杂地形机动以及抵抗冲击,还有续航性等各方面不太足。

而这些需要进行专门研发,并进行补足或取舍。

核心的人工智能模型上也要进行专门的训的,开发专用的模型。

这种小型多足平台,简单来看就是更先进的机器狗,当然,它不一定会以机器狗的形式存在,也有可能是六条腿,八条腿,或者轮足模式。

设计目标就是用来代替人员,在遥控以及自主混合模式下执行各种危险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