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庭州哗变(1/2)
江颂宜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在他对面坐下,两人隔着一张书案,她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把未经组装的手枪。
江颂宜拿起手枪零件,当着张祖谦的面开始组装,一边忙着手上的事一边道:“张大人,我爹还活着。”
张祖谦一怔:“安阳侯府世子江元麟?”
“对。”江颂宜不疾不徐地把江元麟过去这几年的遭遇说了一遍。
从云川之战,到他隐忍蛰伏在燕州调查云川之战,想要为枉死的十几万江家军将士讨个公道,再到无意间被自己发现带回庭州,然后是数月前去了云州,查出云川之战的真相,杀了徐敬山,联手两万三千余名江家军准备起兵。
张祖谦听完后,眼神瞬间凛冽起来:“江颂宜,你和江家人现在做的事,跟乱臣贼子有何区别?”
江颂宜对他的反应并不意外,张祖谦就是这么“正直”的一个人,骨子里接受的教养让他绝对拥护皇权,反对一切有违皇权的人和事。
这也是旱情初期,江颂宜决定找人合作,主动暴露铜镜秘密时选萧秉宁而不选他的原因。
此人心善,但他“愚忠”。
“忠君的前提是君王贤明有德,盲目拥护一个为满足私欲而滥杀无辜的君主,那是愚忠。”江颂宜道。
“张大人,被迫害的人不是你,你当然可以轻飘飘地说出这番话,我江家无论是作为安阳侯,还是戍边守将,这么多年来上对得起江山社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我们什么都没做错,可他李慎下令杀了我祖父,还将十几万将士的死推到江家头上!
迫害我们至此,难道江家就该咽下这些委屈,明知前头是死路,还要为了所谓的‘忠义’,把全家的性命都献上去吗?”
“……”张祖谦忍不住辩驳,“你可以帮着萧家逃出关去,为何不携家带口离开?”
以江颂宜的本事,带着全家去关外也可以过得不错。
“凭什么?”江颂宜问。
张祖谦:“……”
“我祖母年纪大了,受不得舟车劳顿,而且关外气候如何还未可知,万一她老人家水土不服,那是要命的大事。”江颂宜道,“大晟是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我不愿离开这儿。”
张祖谦眉头皱得越发深了:“可你知道一旦起战事,会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吗?”
“百姓流离失所?难道我江家不起兵,百姓就不会流离失所了吗?”江颂宜反问,“旱情至今快两年了,他李氏可管过北境十一城?百姓的处境还能比现在更差吗?”
“……”张祖谦哑口无言。
沉默了一会儿,张祖谦又道:“江家军只有两万余人,就算你拿下庭州,甚至是拿下整个北境的守军,统共也不过十万余人,如何能跟关内二三十万将士对抗?纵使你有钱有粮,人数上不占优势,起兵也是以卵击石。”
“咔”的一声轻响,江颂宜组装好手枪的消音器,她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抬手将手枪对准博古架上一个木头摆件,然后扣动扳机。
“咻”的一声破空的动静,木头摆件被击了个粉碎,顿时木屑四溅。
张祖谦回过头,目睹这一幕,他惊得瞳孔微微一缩。
那木头摆件是他一位朋友赠送的,是用上好的鸡血木造成的。
鸡血木质地比许多金属还要坚硬,可江颂宜手中这个古怪的东西居然将其击了个粉碎,而且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这东西若是用于打仗……那威力能以一当百。
张祖谦突然明白了萧秉宁为何能在数千精锐的围堵下顺利从京城逃出关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