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出兵北上(2/2)
如今,九万屯田兵广泛分布在太原、雁门、上党、河东这四个郡。
在上一年成功拿下河东之后,李渊终于彻底解决了麾下十余万人的分田问题,完成了李渊对于有功将士的封赏,为军队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田地处于暂时无主的状态,这些田地最终被划归到了李渊的名下。
而那些屯田兵们,他们的任务就是专门耕种李渊名下的田亩,以及那些由各个千户所新开垦出来的田亩。
从这一点可以明显看出,李渊在入主并州之后,所谓的均田政策,实际上仅仅是将土地均分给了那些为他效命的将士们。
至于普通百姓,李渊根本没有分给他们哪怕一亩土地。
他只是让这些百姓去耕种开垦那些土地,然后由李渊来养活他们,这些百姓实际上就相当于李渊的佃户。
而且,这样的佃户数量非常庞大,足足有五六十万人之多。
这些人都是当初跟随李渊一路辗转来到并州的流民。
这五六十万人辛勤地耕种着刚刚开垦出来的田地,他们所收获的粮食,其中三分之一归他们自己所有,另外三分之二则要分别上缴给千户所和李渊的州牧府。
可以说,这些百姓才是李渊真正的钱粮来源。
如果仅仅依靠麾下的税收,恐怕李渊迟早会因为饥饿而难以维持生计。
就拿去年来说,上党地区仅仅收了六十余万石粮食,太原也只有四十余万石,而雁门地区则更少,只有十余万石而已。
加起来总共也就不到一百二十万石的粮食,这对于要养活三万精锐、八九万户的工匠以及一些入不敷出的千户所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要知道,这些人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先说说这三万精锐吧,他们可是李渊的心头肉,是他打天下的重要力量。
按照李渊的设想,这些士兵们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训练和装备,这样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的粮食供应。
可以说,这三万大军的消耗,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再多的粮食都能被他们轻易吞噬。
再看看那八九万户的工匠们,他们虽然不从事耕种,但却承担着生产各种物品的重任。
每天,他们都需要按照工曹所下达的任务,努力工作,生产出各种兵器、农具、衣物等等。
然而,这些工匠们也是需要吃饭的呀!
二十五万口人,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这对于李渊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最后,还有那些入不敷出的千户所。
这些千户所原本是流民们的聚集地,如今虽然被李渊收编,但由于人口众多,加上生产能力有限,所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维持这些千户所的运转,李渊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粮食。
总的来说,目前李渊麾下的消耗占比大头,就是军队、工匠以及千户所。
这三者加起来,所需要的粮食数量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