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墨燃丹青 > 第175章 钓鱼佬的夏天

第175章 钓鱼佬的夏天(1/2)

目录

第175章钓鱼佬的夏天

京杭大运河如一爪腾龙纵深延展,横贯东西,盘踞疆土之上。

运河自隋起,历朝历代皆投人财物力加以修缮、拓宽、改道、维迁,以期运河贸易、交通得到的收获远超付出的投入。

大魏朝自开朝太宗以来,五位皇帝均极为重视运河之功,这条巨蛟便始终老实乖顺,唯在前朝昭德帝任上发过一次飙——“杜州决堤案”沿河两岸死伤过万,修筑堤坝的苏家全族,被填进了坑里,又牵扯出六府十二县诸多官吏,这才平了事。

京师城东郊外的小支流,皆为运河分叉后的河道,有的河道宽平,滋养数千百姓;有的支流仄窄,静静地隐藏在苍绿遒劲的树丛灌木中。

这种河道,捕鱼者、垂钓者、泛舟撒网者众多,垂钓者尤甚。天刚蒙蒙亮,便有二三十个老叟端个小兀凳沿河占据有力钓位。

密密麻麻地一个挨着一个,一杆连着一杆,鱼线甩下,水面灵动地泛起一溜儿涟漪。

唯有一段河道,安安静静,虽没有栅栏封闭围住,但所有人都默契地离这一段河道近乎五丈之远——这一段河道最好,石块儿被清理得平坦干净,自堤坝而下的路全都用大石块铺满,落脚处几乎看不见一丛杂草,而四周树木高耸合拢,河道乃回湾出水之处,水流冷热交替,恰是鱼情最为热闹之所。

一架马车停在路边,薛晨拿竿下车,轻车熟路地朝沿岸走,不多时便有一个乌色衣裳的小吏鬼鬼祟祟缩回头,招呼两个同僚,将一架宽大红木太师椅、一柄遮阳油纸伞、两只小边桌搬到平坦石块儿上。

薛晨扔了两个银角子,眼风扫了眼:“.不是一早就告诉你们龚知县别搞这些吗多显眼——我尚且连个功名都没有,这样子搞,旁人见到只会说我薛家盛气凌人。”

乌衣小吏一个飞扑将银角子藏进怀里,嬉皮笑脸应道:“瞧您说的!薛爷您还盛气凌人呀!这若是换成别旁的贵子,怕是一个字儿都惜不得跟俺说哩!”

这倒是。

这要换了常豫苏来,甭说近身,这小吏怕是刚抬脚往他身边走,就得挨两鞭子抽。

算起来,京师满城权贵后嗣里,他属实是平易近人的了。

薛晨喜欢这个称谓,勾唇乐了乐。

小吏还想帮忙甩鱼竿,被薛晨拦了。

“你可甭抢事儿——钓鱼钓的就是甩杆的乐子。”薛晨一边说,一边扬杆朝外一丢,空竹筒鱼漂在河面打旋儿,没一会儿就立了起来。

余下的,就交给时间和运气了。

薛晨执竿落座:在这儿,比在府里松快许多,往前母亲在时,日日逼着他读书,读书,读书,时时叨刻刻叨,他耳朵眼都快被起的茧子封住了!母亲才死那几天,他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因为母亲的身世,薛家不认他,把他赶回镇江府去,后来他爹成了个瘫子,举目无亲,怕得他夜里蒙着被子瑟瑟发抖;再之后,母亲落葬,薛枭丁忧,一切好像缓和了点儿,甚至常家还特仗义地拿了婚书来认亲,他这才舒口气,跟活过来似的。

薛晨盯着鱼漂。

也不知柳氏讨要母亲嫁妆能不能行,若是不能行,还得请常家周夫人敲打敲打。

还有常氏

啧。

那头头发,别人是青丝,她是黄毛,配上那层白脸皮,像头冒了黄芽的蒜。

鱼漂随着水流浮浮沉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