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找不到的家(2/2)
虽然没有以后那么发达,但这里是支援三线建设时的重要城市,还是有很多后世熟悉的住宅小区已经存在了。
火车站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楚听南走了一会儿,好奇地说:“你有没有发现,他们说方言我们居然听得懂,有像花都那边一样的口音,翘舌音很重,有些像总设计师的口音,有的又像东北的口音,还有像鲁省的口音……”
江艳秋笑着解释说:“这里少数民族多,以前大家讲的都是少数民族语言,后来这里变成了三线建设重要工业城市,很多人都是从北方来支援的,肯定那里的口音都有了,当地人学华语,都是跟外来人学的,口音也跟教他们的人一样。”
楚听南好奇地问:“你会说这边少数民族的语言吗?”
江艳秋摇摇头,无奈地说:“不会了,我们那代人都被外来文化影响了,别说我们了,就连我父亲他们那一辈都不会说。”
楚听南问:“他们哪一辈的?”
“大我们没两岁。”
江艳秋熟悉地形,还会说当地方言,这一路都很顺利,也没像去其他地方一样故意坑人的。
不过等回前世老家的时候,因为讲不出具体的地方,只能江艳秋亲自指路。
明明熟悉的山,熟悉的水果熟悉的路,最后却像被鬼打墙了似的,怎么都找不到她老家。
换了几条路,都从不同的方向又回到城里来了。
换了几个司机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就是找不到她前世老家。
楚听南都有些疑惑地问:“你确定你没走错路,没走错方向?”
江艳秋叹口气说:“没有,山和水我都熟得很,我们为了省车费还徒步回去过。”
楚听南说:“那就怪了。”
江艳秋最后也只能放弃了,说:“算了,明天我们走路去,还找不到就不找了,估计是时机没到,到时我再去我读高中的地方看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个学校。”
可能不让她回去吧,不然怎么可能会这样。
玄学的事还真的说不清。
第二天他们走路去还是一样的,走着又莫名地走回城里去了。
江艳秋也不找了,直接去她读高中的学校,这次很快找到了,位置也没变。
她读高中的时候学校就已经修了很多新的教学楼了,不过还有不少陈旧的建筑物还在呢。
比如说大门两旁新盖的那两栋教学楼,现在新修的,四十年后都还在使用,大门也是一样的。
看到熟悉的建筑,江艳秋心里突然就有点儿不是滋味。
看着熟悉的地方,有种找到家的感觉,莫名地想哭。
学校大门口的宣传栏上,贴着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单。
曾经的老师可没吹牛,一中曾经也相当辉煌的,考上重点大学的人还真不少。
尤其是华大帝都大学,比她们念书的时候考上重点的人还多呢。
她们在一中念书的时候,一中就已经不行了。
那时候还有顺口溜呢:“一中乡巴佬,二中成绩好,三中环境好,四中爹妈好,五中位置好。”
一中几乎都是农村的考上的学生,底子都很差。
五中本来是在郊区,后面那边开发一下子成了市中心了。
这时候有人过来跟江艳秋打招呼:“同学,你们是来复读的不?”
江艳秋回头一看,直接就愣住了,这不是高三时候的语文老师。
虽然都过去二十多年了,但还是能认得出来的。
现在这样子,应该是刚大学毕业。
楚听南很有礼貌地说:“您好,我们是从外地过来的,我叫楚听南,这是我妻子,您是这儿的老师吧?能不能带我们参观一下你们学校?”
对方很爽快地回答道:“行啊,不过我也是才分来的,也不熟悉。”
“太谢谢你。”
两人跟着进去,聊了一会儿,发现对方除了名字不一样。
其他的简直一模一样,就连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都一样。
离开学校的时候,江艳秋他们决定给学校捐款盖教学楼、宿舍楼,还设立了奖学金和助学金。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跟一中对接这些事儿。
空余时间江艳秋每天回老家一趟,结果,都一样结果。
离开的时候,江艳秋还有点儿小遗憾呢。
楚听南本来想买特产带回去的,找不到买的,买了一堆辣椒带回去。
还说辣椒好吃,又不辣。
江艳秋随他了。
两人又回到花都,从花都坐飞机回去,坐火车回去要两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