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不安的王耀武(1/2)
第一个感觉到不安的国军指挥官就是才被赵骥冠以“狗鼻子”之名的飞将军孙元良。
孙元良的不安不是来自于任何情报依据或者理性分析,纯粹是出于一种天生的本能直觉。
如果非要说孙元良的不安心理有一丝理性因素的话,那就是他发觉中野炮兵的表现有些过于反常了。
抗战期间,国军情报部门的重心都在倭军身上,对我军的基本情报都没有用心搜集,所以才会有百团大战时参战兵力吓了大师一跳的情况发生。
连我军大致的兵力规模都搞不清楚,就更遑论具体的武器装备水平了,这也是阙汉骞之流敢仗着一点美式装备就目空一切的原因。
孙元良则综合各方战报从中嗅到了一丝诡异的气息。
之前整四十七师败退下来时,为了推卸责任,师长陈鼎勋极力夸大中野的炮火力量,口口声声说中野的炮火有如排山倒海之势般无坚不摧,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抵御的。
孙元良最初对陈鼎勋的言辞是嗤之以鼻的,还排山倒海?艹!你怎么不说共军是用原子弹炸的你!
可当阙汉骞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的战报递到孙元良面前时,他就感觉到不对劲了。
陈鼎勋就算再夸大其词,中野炮火猛烈也是不争的事实,可在阙汉骞的报告中,却说中野炮兵仅能予以整五十四师以微弱的反制,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可就太大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正常来说应该靠前设立指挥部以就近掌握战场态势的孙元良,不动声色地悄悄带着参谋部人员往后转移到了奉节。
另一个察觉到危险的就是国军此战的最高指挥官王耀武。
跟孙元良纯属天生的逃生本能不同,王耀武从一开始就判定这一仗谁能掌握江面控制权,谁就能掌握战役的主动权,所以他一直密切地关注着中野江防舰队的动向。
自从海防第三舰队覆灭后,王耀武就已经对战胜中野不抱任何期望,毕竟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在没有水军掩护的情况下赢得跨江作战的胜利,他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麾下部队的战损。
王耀武相信,赵骥无论对国军三路大军的哪一路动手,都一定会在那个方向上投入江防舰队这股重要的力量,所以他严厉警告胡琏和宋希濂二人,划水摸鱼不要紧,但务必要把眼睛睁大盯紧了江防舰队,若有异动即刻来报。
歼灭海防第三舰队以后,江防舰队就一直躲在武昌母港里,并未大举出动,只是偶尔派出一两艘船沿江游弋巡逻展示存在,算是警告震慑对岸的国军不要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可前两天,岳阳的胡琏忽然报告说在夜里有士兵听见江上有轮船航行通过的声音,但因为天色太暗无法确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