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丧母(2/2)
康熙:之前,辅政大臣要求朕颁布禁海令,朕同意了。但朕再三强调,必须尽快给予他们田地和房屋,好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可是今天,礼部上报,福建海上新迁之民,死亡者八千五百余人。朕心里很难过。(康熙躲入母亲的怀里,偷偷掉眼泪。)
安安(拍拍康熙的后背):皇上,你怎么了?姑姑,皇上是哭了吗?
慈和太后:没有,他没事。(与儿子对视)皇帝,后宫不得干政,额娘不能对这件事发表意见。但额娘希望,以后对于辅政大臣们的意见,皇帝能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因为自己年纪小,就不思考,不发表看法。
康熙:儿臣明白了。
【下午,御花园】
(慈和太后领着安安在御花园内踏雪赏梅。此时,仁宪太后来了。)
安安(蒙古语):太后娘娘吉祥!
仁宪太后(蒙古语):佟格格会说蒙古语了?
慈和太后(蒙古语):也就会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
仁宪太后(蒙古语):佟格格真的是乖巧可爱,哀家也是越看越喜欢。不如让她待年宫中?
慈和太后(蒙古语):不了。她迟早是要参加选秀的,不必这么早就进宫。等过完年,我想请求太皇太后准她回家。
(安安自己玩弄着雪花,听不懂两位太后的蒙古语对话。)
【康熙二年,二月初八,白天,慈宁宫】
(慈和太后带着安安参加太皇太后的诞辰,佟夫人也进宫恭贺太皇太皇。安安依偎在奶奶的怀里。)
慈和太后:太皇太后,安安已陪伴臣妾一年多了。臣妾想,安安还太小,长时间离开额娘,终究是不太好。臣妾恳请太皇太后准许安安回家。日后她时常随佟夫人进宫来看臣妾便可。
太皇太后:安安,在宫里过得开心吗?
安安:开心!每天可以和皇上,还有好多小伙伴一起读书。
太皇太后:那你想回家吗?
(安安使劲点头。)
安安(掉眼泪):安安想额娘,想宁宁姐姐,还有弟弟了。
太皇太后:只要你姑姑舍得让你回家,哀家也不反对。
慈和太后和佟夫人:谢太皇太后!
【康熙二年,二月初九,下午,中和殿】
(下课后,大家正在收拾书桌。)
曹寅:格格,你是要回家了吗?
安安:对啊!
曹寅:那我们以后不是见不到你了吗?
康熙:她想回来,随时都可以。对了,安安,钢琴朕替你向太皇太后要了,一会儿就送到你家去。以后你就可以在家练琴了。
安安:谢皇上!(起身后抱了一下康熙,以示高兴和感谢。康熙瞬间愣住了。)
【康熙二年,二月初十,晚上,景仁宫】
(慈和太后在给安安擦头发。)
慈和太后:安安,明天你就要回家了。你会想念姑姑吗?
安安(环抱姑姑):会的。以后我会和奶奶常来看您和皇上的。
慈和太后:回家后,你还是要多学习,多出去走走。尤其是要多出去走走。书可以在宫里读,但进了宫,就再也出不去了。姑姑这一生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此生从来没有出过京城。哀家不希望当你到了哀家这个年纪时,回顾人生,觉得自己从来没看过这个世界。
(安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慈和太后:今晚正好是你阿玛当值。明天早晨醒来,他就可以带你回家了。
【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早晨,景仁宫】
宫女(尖叫):啊!
(慈和太后被发现在寝室内上吊自缢。康熙赶到现场,看着母亲的遗体,难以置信。同时,他命太监将睡梦中的安安抱到侍卫处,交给佟国维。)
【太和殿】
(康熙觉得母亲死因蹊跷,要求内务府联合刑部彻查。)
康熙:必要时,可以让仵作验尸。
鳌拜:臣反对!仵作验尸,那是对慈和太后的大不敬!慈和太后之死,和庶妃董鄂氏一样,是因思念先帝,追随先帝而去,并无可疑之处!
(康熙和鳌拜互不相让,最后康熙愤怒地拂袖而去。)
【侍卫处】
佟国维:安安,阿玛问你,昨天,慈和太后都和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一一如实向阿玛道来。
安安:昨天,昨天太后姑姑帮我收拾行李,还让人把钢琴先送回家。晚上还帮我洗头发。
佟国维:太后和你说了什么吗?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安安:太后姑姑说,要我嫁人前多出去走走。没有什么不同啊。阿玛,我们可以回家了吗?
佟国维:可能不行了,你需要去和太后做最后的告别。
【慈宁宫】
太皇太后:皇帝,哀家也很难相信慈和太后是自缢身亡。但仵作验尸,哀家不能同意。这,这成何体统?
康熙:可是官府调查命案,不管男女,不都是由仵作验尸吗?
太皇太后:宫里的妃嫔不可以!她们生前不能和其他男子接触,死后也不可以。
康熙:皇祖母!
太皇太后:即便被你查出真凶又如何?这个人能在后宫内悄无声息地杀了一位太后,那证明他可以只手遮天。以你现在的能力,你能对抗得了吗?
(康熙沉默不语,双手紧紧握拳。)
【佟府】
(佟国纲来到弟弟家,向母亲报丧。佟夫人泣不成声。安抚好母亲后,佟国纲和佟国维兄弟俩坐在一起喝酒。)
佟国纲(眼泪从眼角流出):我还记得妹妹去选秀那天,我偷偷地给太监塞了不少银两。你说,如果那天我没贿赂太监,妹妹是不是就不用进宫了?
佟国维:将家族的荣誉维系在姐姐的身上,我为自己感到羞耻。
【康熙二年,二月十二日,早晨,景仁宫】
(今日辍朝。康熙在安安和福全的陪伴下,为母亲守孝。)
安安:皇上,安安知道您心里很难过。我和福全哥哥会一直陪伴在您身边的。
(突然,门外有争吵声。)
倭赫:鳌大人,皇上吩咐了,任何人不得打扰。
鳌拜(一掌将倭赫推倒):滚开!
(鳌拜大步走到康熙面前。)
鳌拜:臣参加皇上。
(康熙并没有示意鳌拜平身,但鳌拜自己站起来了。)
鳌拜:皇上,土葬乃是汉人的习俗。自太-祖皇帝以来,皇室成员只有火葬。大行太后既然是先帝的妃嫔,就应和先帝一样,实行火葬。单独土葬大行太后,于礼不合。
康熙(抬头看了鳌拜一眼):你是怕朕日后开馆验尸吗?
鳌拜:臣只是遵循祖宗的传统。
(鳌拜退下后,康熙将佟国维叫来。)
康熙:国舅,宫里已经不安全了。你还是送安安回家吧。(抚摸安安的脑袋)安安,等日后紫禁城安全了,朕再接你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1.在《清圣祖实录选辑》中看到吴三桂跨境抓捕永历皇帝,我还是很惊讶的。而且还是缅甸酋长先把永历抓了,献给清军的。“缅酋震惧,遂执朱由榔献军前。”康熙在告祭礼上的那段台词,直接摘录自《清圣祖实录选辑》。
2.百度百科里的费扬古有两个,一个是董鄂妃的弟弟,但这里假定就是雍正的岳父,乌喇那拉·费扬古。
3.关于康熙恐高的推测,源自《庭训格言》,他自己说的,“朕自幼未尝登墙一次,每自高崖下视,头犹眩晕。”
4.度娘告诉我,明清时期对拉丁语称呼有40多种...“番字”是我觉得稍微正常一点的译法。
5.《清圣祖史料选辑》里记载,顺治十八年八月十三日,谕户部:今若不速给田地、居屋,小民何以资生?着该督抚详察酌给,务须亲身料理,安插得所,使小民尽沾实惠;不得但委属员,草率了事!(当时虽然刚登基,年纪小,但这种反问的风格,和亲政后的风格非常一致。)但康熙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礼科给事中胡悉宁疏言:据福建抚臣许世昌疏报,海上新迁之民,死亡者八千五百余人。(好可怕。)
5.关于康熙的做事风格,我个人觉得正如他自己在三藩平定之后说过的,“朕素不肯诿过臣下。”、“朕思凡行一事,必前后计虑,果有裨于国家,始可举行;若轻率妄动,必致舛错。”我希望我笔下的康熙,和我所看史料保持一致。
6.我想了一下,如果康熙自即位至康熙八年之前一直住在保和殿(当时叫清宁宫),那他读书的地方大概不会在弘德殿,而是在保和殿附件,所以就随便选了中和殿。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