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佟伴朝熙 > 第六集 亲政

第六集 亲政(2/2)

目录

(因为太监们都去伺候皇上了,佟世安才有机会在武英殿内走动走动。她走到康熙的书桌前,观察到桌面上左右两边都有许多奏章,但摆放得十分整齐。书桌的中间,是康熙练习书法的字帖。她站在书桌旁,欣赏康熙的书法。过了一会儿,她听到里面有动静,她赶紧又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康熙沐浴更衣后从里面走出来。多年未见,两人之间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康熙:嗯,那个,朕已经派人去通知你阿玛了。一会儿他忙完了就会过来接你的。

佟世安:谢皇上。

(之后两人又陷入沉默。康熙忽然想起佟世安今日进宫的目的。)

康熙:你对历法一事怎么看?

佟世安:世安不懂历法。但我觉得,历法之争,评判的标准应在于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而不在于计算者究竟是国人还是洋人。

康熙:朕同意你的看法。只看道理如何。合理的方行,不合理的只不行便了。杨光先的观点太过偏激。什么叫“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春耕秋收,历法好坏,对农业影响重大,关乎江山社稷。杨光先既不懂历法,也不去深究,只知道一昧地排斥西洋人,实在是太过愚昧了。不管中国人,还是西洋人,朕要聚天下英才为我大清所用!

(佟世安看着康熙说出这番话,露出赞许的微笑。这时,佟国维急匆匆地走进武英殿。)

佟国维:臣参见皇上。

康熙:国舅免礼。

佟国维:启禀皇上,鳌拜已被关入大牢,其余同党也都一举抓获。

康熙:好!

佟国维:臣没看管好女儿,险些酿成大祸,请皇上责罚。

康熙:这只是巧合。或许正是因为安安的出现,才让鳌拜放松了警惕。国舅,晚上朕要在武英殿犒赏参与布库的八旗子弟,安安在这儿不合适。你送安安回家吧。

(走出宫的路上)

佟国维:你不是不愿意见皇上吗?怎么偏偏挑今天入宫?阿玛快被你吓死了!

佟世安:阿玛,对不起。之前是我错怪皇上和您了。

佟国维:还好你今天没事,不然你让我回去怎么和你奶奶,还有你额娘交待?

【五月十六日,黄昏,永和宫】

钮祜禄塔娜:姐姐!怎么办!阿玛一定也被抓起来了。我们怎么办!

钮祜禄和卓:不慌,有姐姐在。姐姐来想办法。

【五月十六日,晚上,武英殿】

(晚宴结束后,参与擒鳌拜的八旗子弟东倒西歪地离开武英殿。微醺的康熙准备回床休息。)

太监:皇上,妃钮祜禄氏求见。已在殿外等了一个晚上了。

康熙:不见。

太监:和卓小主说,她不是来替她阿玛遏必隆求情的。她只希望皇上能准许她见遏必隆一面,她能说服遏必隆指证鳌拜的罪行。

康熙:让她进来。

钮祜禄和卓(双膝跪地):臣妾叩见皇上。

康熙:说吧。

钮祜禄和卓:臣妾深知家父罪大恶极,臣妾不会未其开脱。但家父的为人,臣妾非常清楚。他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所以才会与鳌拜狼狈为奸;但也正因为贪生怕死,鳌拜干过的所有坏事,他必然留下了证据,为自己保命。臣妾知道,皇上一定希望尽快将鳌拜定罪。但臣妾担心,遏必隆可能会对局势产生误判,毕竟他依附鳌拜多年,可能会对鳌拜仍抱有幻想,甚至害怕鳌拜脱罪后报复他,以至于迟迟不能交出指认鳌拜的证据。所以,恳请皇上让臣妾见遏必隆一面,我有把握说服他。

(康熙看着眼前的钮祜禄和卓,忽然意识到,这些年来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了解眼前的这个女人,仅仅因为她是遏必隆的女儿。)

康熙:遏必隆有一个好女儿。

钮祜禄和卓:但臣妾更是皇上的嫔妃。无论皇上最终将如何处置遏必隆,臣妾绝无怨言。臣妾只希望遏必隆能迷途知返,尽早揭发鳌拜的恶行,以减轻自己的罪孽。

康熙:小德子,通知国舅佟国维,明日一早将遏必隆押至乾清门。朕乏了,你退下吧。

(康熙起身离开,留钮祜禄和卓一个人在原地。钮祜禄和卓从笔挺的跪姿,一下子松懈下来,瘫坐在地上。)

【五月十七,上午,乾清门】

钮祜禄和卓:阿玛,你还好吗?

(遏必隆没有说话,低着头不敢看女儿。)

钮祜禄和卓:阿玛,你看着我。(遏必隆抬头与女儿对视)听我说,现在已经不是多尔衮摄政时期了。以前鳌拜之所以能几次逃脱死刑,完全是因为先帝要铲除的目标是多尔衮,而他是先帝的助手。但是,今天的鳌拜之于皇上,如同多尔衮之于先帝,他是非死不可的。阿玛,你难道想不明白吗?

遏必隆(垂泪):钮祜禄家就要毁在我的手里了…….

钮祜禄和卓:不,阿玛,不会的。我和皇上说了,我会让你拿出鳌拜的罪证的。只要您能配合我,率先主动揭发鳌拜,阿玛,至少钮祜禄氏在后宫不会受到太大的牵连,皇上也一定会饶您不死的。只要我能为钮祜禄家守住后宫,为皇上生下皇子,一切都还会有希望的!

遏必隆:阿玛对不住你和塔娜……

【几日后,下午,佟府】

(今日朝堂审判鳌拜。佟国维刚回到家,佟世安和叶克书立刻围到父亲身边,询问审判结果。)

佟世安:阿玛,怎么样?

叶克书:死刑吗?

佟国维(摇摇头):鳌拜在朝堂上袒露自己身上的刀伤,那是保护太宗皇帝时留下的。皇上念其有功,免死,禁锢于大理寺。

(佟世安替死去倭赫感到忿忿不平。)

【晚上,大理寺】

(康熙亲自审问鳌拜。佟国纲和索额图分别站在两旁。)

康熙:朕最后问你一个问题,孝康章皇后是怎么死的?

鳌拜:皇上如果有证据,直接再给老夫多加一条罪名就好了。何必问呢?

康熙:你是怕你承认了之后,朕会杀了你吗?

鳌拜:如今我和死还有什么区别?呵呵。这些年,太皇太后最大的错误,莫过于依赖索尼,而忌惮佟家。没错,幼主登基,很有可能招致外戚专权。但现在专权的是我啊!太皇太后没有想明白,我和索尼同为辅臣,只要索尼一日在位,我就不可能被解职。我是她扶植索尼的受益者。只要你是乖乖听从太皇太后的教导,你势必也就只会寄希望于辅臣之间的较量。但孝康章皇后不一样。她身后的佟家,树大根深,财力雄厚。若不是佟家年字辈死得早,而国字辈又太年轻,呵,老夫早就沦为阶下囚了。老夫本不想对一个后宫女子动手。但她对你的教导,会使你变得越来越难控制,越来越倚重佟家。外戚一旦得势,辅臣必然失势。在这一点上,四位辅臣的利益是一致的。老夫只能杀了她。

(佟国纲听到这里,用手握住刀柄,恨不得拔刀杀了鳌拜。康熙伸手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

鳌拜:太皇太后居然还把索尼变成了她最忌惮的外戚,真是讽刺。佟国纲,我真想不明白,你为什么要举荐索额图。你们兄弟俩辛辛苦苦将这小子送上皇位,还没享受过外戚的权力,就被新的外戚取代了。呵呵!

佟国纲:我佟家从未想过贪图外戚的荣华富贵!

(康熙不想再听下去了,起身离开。)

康熙:孝康章皇后真正的死因,不准对外透露半分。(面向佟国纲)尤其不要对姥姥和安安说,她们好不容易接受了母后为先帝殉情的说法,不要再刺激她们了。剩下的,你们看着办。

【晚上,景仁宫】

(康熙坐在空无一人的景仁宫中,眼前浮现母亲在世时的场景:他和福全来给太后请安,佟世安依偎在太后怀里。康熙的眼角流下泪珠。)

康熙:额娘,孩儿不孝。

【几日后,上午,佟府】

(鳌拜死于禁所,曹寅奉康熙的命令,前来告知佟世安。)

佟世安:曹寅?你怎么来了?

曹寅:鳌拜昨晚死了。皇上让我来告诉你,并问你下午要不要一起去祭奠倭赫。

佟世安:去!

曹寅:好。那下午我来接你。

【下午,郊外】

(康熙、福全、黄芳世、曹寅和佟世安一行到倭赫坟前,祭奠倭赫。)

康熙(将酒洒在地上):对不起,这一天竟让你等了五年这么久。朕会恢复你阿玛的官职,为所有因鳌拜而蒙冤的人平反。铲除鳌拜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佟世安:倭赫哥哥,你放心,以后我们会照顾好你的家人的。

(祭奠结束后,康熙一行人往马车的方向走。)

福全:诶?皇上可否愿意光临寒舍?他们几个也都没去过臣的府邸。

康熙:这是个好主意。安安,你去吗?

佟世安(点点头):好啊!

康熙:那福全你就带路吧。

【下午,裕亲王府】

(福全带领康熙等人参观王府。)

佟世安:福全哥哥,你一个人住这么大的王府啊?

康熙:看来是朕疏忽了。这些年,为了铲除鳌拜,把你和芳世的终身大事给耽误了。年内,一定把这事儿给办了,朕说话算话。

(福全和黄芳世突然有点懵,但还是赶紧跪下。)

福全和黄芳世:谢主隆恩!

【康熙八年,七月,下午,盛字号】

(佟世安去佟家商行盛字号,为福全和黄芳世挑选新婚礼物。)

王掌柜:大小姐,您来了!里面请!

佟世安:哦不,王掌柜,我就不进去了。今天我是顾客,不是少东家。裕亲王和一等侍卫黄芳世快要结婚了,我想给他们各自准备一份礼物。你有什么推荐的吗?

王掌柜:这您可就问对人啦!您先坐会儿,我让伙计把合适的礼品端过来,供您挑选。

(佟世安坐在店里等掌柜把东西送过来,一旁有一对夫妻在看貂皮大衣。)

妻子:这貂皮好是挺好的,可是也太贵了吧?咱普通老百姓,上盛字号买什么东西?

丈夫:没事,买!朝廷下令,让军队把战时征用的民房,全部归还,而且永行禁止。咱们的房子都要回来了,以后不用这么拮据啦!

妻子:真的啊?哎哟,那皇上怎么不早点亲政啊?

丈夫:嘘,别乱说话。不过,我觉得咱们的皇上真的不错。小小年纪能把鳌拜扳倒,现在又下令停止圈地,为苏纳海等人都平反了。不错!

(佟世安一边喝茶,一边偷听着两人的对话,心里特别为康熙感到骄傲,嘴角一直挂着微笑。)

【傍晚,佟府】

(佟世安回到佟府门前,正好遇见回家的父亲佟国维。)

佟国维:今天什么事儿这么高兴啊?

佟世安:不告诉你!

佟国维:哟,咱们家安安有小秘密啦!

【康熙八年,十月,晚上,武英殿】

(在福全和黄芳世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康熙邀请两人,以及佟世安和曹寅到武英殿吃火锅。)

康熙:朕其实特别想参加你们的婚礼,但……有时候当皇上确实也不这么自由。

福全:皇上能为臣和芳世专门设宴,臣等已感激不尽。

黄芳世:臣受宠若惊。

康熙:今晚咱们就别这么客套了。(给福全和黄芳世夹菜)你俩多吃一点,明天有得你们受的!婚礼太累人了!

(福全、黄芳世和曹寅都深有体会得发出叹气。佟世安一脸困惑。)

佟世安:你们这是怎么了?

福全:诶,安安,是不是就你没参加皇上的大婚典礼啊?

曹寅:好像是诶!

黄芳世:还好你没来。我估计当时你要是来了,半途会哭着要走。那天真是太累了。

佟世安:有这么夸张吗?

福全:过几年你也要嫁人的,到时你就知道哥哥们没骗你了。是吧,皇上?

(康熙没说话。)

佟世安:如果我要结婚,我还挺想尝试一下洋人的婚礼仪式。可是我不是天主教徒,我怕神父不同意我在教堂结婚。

康熙:有朕在,只要是你想办的事情,在大清没有办不到的。

黄芳世:佟格格,赶紧给皇上斟酒啊,让皇上给您选一个好夫婿。

(康熙自己拿起酒壶倒了一杯。)

康熙:安安的夫婿,朕肯定是要亲自把关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作者有话要说:1.《清史稿》:康熙七年,上将巡边,侍读学士熊赐履、给事中赵之符疏谏。上为止行,仍令遇事直陈。

2.康熙八年,太和殿重修,康熙住在保和殿(清宁宫)太吵,移居武英殿,最后才住进乾清宫。

3.“只看道理如何。合理的方行,不合理的只不行便了。”这句话是从《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二年八月二十六的记载挪过来的。反正都是他说的。

4.“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确实是杨光先说的。

5.孝懿的爷爷,即康熙的外公,佟图赖,原名佟盛年。因此假设他们家的商号为“盛字号”,纯属虚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