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374章 夏国的现状

第374章 夏国的现状(2/2)

目录

但在其书上,写明其人的随葬品几何后,会着重强调此人生前所犯之罪,已在阳世得到了惩罚,至于冥土,望鬼神能以常人待之,莫要再论其罪过。

由此可见,

这几百年来阴间鬼神惩恶扬善的事,是被活人给听进去了的。

而人心之变,

阴间的律法也随之变动。

“反正是与时俱进的。”

“就看你这边什么时候,被活人念叨出新情况了!”

晦涩难懂的佛经,已经被翻译成诸夏君子可以接受、可以解读的内容,

比丘们在诸夏风气的浸染,以及前几代夏王的重拳捶打下,也已经被腌制入味,揉捏成诸夏的模样,不至于再被夏人视为“夷教”。

夏使将佛经作为国礼,呈送给汉朝皇帝,足以见得佛门马上就要大兴了。

也许几十年,

也许上百年,

变化总会出现的。

“所以,人何以为人呢”

“他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两个何博忽行到一处刑场的上空,俯瞰起

那是个罪有应得的,

所以当他受到惩罚后,鬼神都懒得出手,收下他的魂魄,带他进入新夏这边的冥土。

毕竟管理这边的,只是何博小小的分身,

如今他所掌控的山川,加起来也不过一掌之数。

实在没必要见到个鬼就收,搞得这边阴间的“鬼地矛盾”突出。

于是,

那罪人的魂魄只能在太阳的炙烤下,痛苦的消散了。

何博一直盯着他看,想要知道鬼魂消散后,究竟会变成什么玩意儿——

这样的想法,

他老早就有了。

但结果显而易见,

即便诸夏大地,已经被何博炼化三分之二了,鬼神的眼睛也瞪的像铜铃一样,

他也没有看清那倏忽间的变化。

当何博又跑到另一处地方,见证一位妇人的生产后,

他同样没能从那新生的,蠕动着自己稚嫩肉体的婴儿身上,看出其灵魂的由来。

何博由此,一下子哲学起来,露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表情。

水伯便安慰他,“这显然是权柄没到位!”

“若比丘念经效率不够,我之后想点办法,让阴阳家和名家那群家伙加入其中!”

中原鬼国对新夏的鬼才出口,其中有不少是百家人物。

农事自然要上心,

但新夏这边最大的问题,在于水热,而不在于土地的肥贫。

只要修缮好了水利,弥补好了老天爷在水旱时节的“精神错乱”问题,那凭借夏国子民开辟出来农田,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粮食,

夏人是不缺的。

这也是夏人吃饱了没事,愿意跟比丘们念经的一大原因。

而身毒这边,崇神拜鬼气息的浓郁,念经辩论风气的流行,便吸引了许多阴阳家和名家的子弟过来。

阴阳家喜欢说神念鬼,摆弄五行。

秦汉之时流行的神仙道,以及给贵人炼丹的方士们,有不少是阴阳家杂糅巫觋的结果。

而名家则喜欢跟人吵架,曾与儒墨并列为百家中的三大“碎嘴子”。

这样的特性,让他们在夏国这边生活得很好。

加上身在域外,鬼神对自己和他们的管束都宽松了许多,

这些家伙便常于阳世活动,跟比丘们有不少接触。

水伯分身就说,“邹衍他们眼见沙门受人推崇,觉得此教说到底,还残留些许蛮夷之气,旁边还有同样信奉佛陀的身毒人……我诸夏之国,不当举国侍之。”

“所以,这群家伙最近琢磨着,效仿佛门,也整个教派出来,以示我诸夏在这方面,同样不弱于他人!”

何博疑惑的发问,“他们想整什么新活”

水伯的神色古怪起来。

他眼睛一眯,嘴巴一张,告诉那善于放养,不屑于跟分身公用一脑的本体:

“我听说,邹衍他们已经定好了教派的名字,叫它‘太平道’!”

“穿黄衣服吗”何博立马严肃的问道。

“不知道。”

“如果他们穿黄的,一定要记得出口转内销,把这玩意儿带回中原!”

何博搓着手,露出了一个期待的笑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