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传承下去(2/2)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阿强说:“我觉得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数据库,将之前寻亲案例中的线索、分析过程以及最终结果都记录下来,方便我们在遇到类似线索时进行参考。”
孙大爷也说道:“对,而且我们要加强与国内外更多文化机构、专家学者的合作,拓宽信息渠道。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线索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寻亲团队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会议结束后,团队成员们立刻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为迎接新的寻亲挑战做准备。
不久之后,一位叫大卫的华裔男子找到了寻亲团队。大卫带来的线索是家族中流传的一本京剧演员的练功手册,手册纸张已经破损,字迹有些模糊,但能看出详细记录了演员的练功方法和心得。
李阳接过手册,仔细翻看:“这本练功手册很有价值,但要解读它,我们需要找对京剧演员练功方法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同时,想办法修复手册,尽量还原更多字迹。”
团队成员小美说:“李阳哥,我知道有一位专门研究京剧表演艺术的教授,在练功方法方面很有造诣,我去联系他。”
小林则主动请缨:“我负责找专业的古籍修复团队,看看能不能修复这本手册。”
小美很快联系到了那位教授。教授听说了情况后,非常感兴趣,表示愿意全力协助。小林也找到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古籍修复团队,他们看过手册后,承诺会尽力修复。
在等待手册修复的过程中,教授先根据现有的清晰字迹进行初步分析。他说:“从目前能看到的内容来看,这些练功方法非常独特,融合了多种流派的特点,但又有自己的创新。这很可能是某个京剧艺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说不定与一个独特的戏班或者传承家族有关。”
过了一段时间,古籍修复团队传来好消息,手册的修复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大部分字迹都已清晰可辨。教授拿到修复后的手册,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教授兴奋地说:“我发现了关键线索!手册里多次提到一个叫‘崇德堂’的组织,根据我的研究,‘崇德堂’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是一个培养京剧人才的重要场所,很多知名演员都出自那里。而且手册的作者,应该是‘崇德堂’的一位核心人物。”
寻亲团队根据教授的意见,开始围绕“崇德堂”展开调查。他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联系了各地的京剧研究机构和老艺人。
在一次与一位资深老艺人的交流中,老艺人回忆道:“我听老一辈说过‘崇德堂’,后来因为社会变革,‘崇德堂’逐渐没落,但有一些成员带着技艺和传承分散到了各地。我记得有一支去了山东,在当地继续传承京剧艺术。”
寻亲团队立刻前往山东,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协助下,开始寻找“崇德堂”后人的线索。他们走访了山东的许多城镇乡村,询问了无数京剧爱好者和老艺人。
终于,在一个小县城里,他们找到了一位与“崇德堂”有渊源的老人。老人拿出了一些家族传承的资料,其中有一些记载与大卫家族的练功手册内容相互印证。
李阳联系大卫:“大卫,我们在山东找到了与‘崇德堂’有渊源的家族,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和你家族的练功手册关联很大。你家族里有没有关于山东或者‘崇德堂’的记忆呢?”
大卫思索片刻后说:“我听父亲说过,家族的先辈好像是从山东那边过来的,而且一直强调家族传承的京剧练功方法很独特,是祖辈传下来的宝贝。”
李阳说:“这就对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比对一些细节,比如练功手册里提到的特殊练功动作和你家族传承的实际做法是否一致。”
大卫详细描述了家族传承的练功动作后,李阳与老人提供的资料以及教授的研究进行比对。经过严谨的比对和分析,寻亲团队最终确定大卫就是“崇德堂”后人的一支。
大卫得知消息后,激动地说:“这本练功手册是家族的传家宝,没想到它真的能帮我找到家族根源。我要回到祖籍地,学习更多家族的京剧技艺,传承‘崇德堂’的精神。”
随着大卫寻亲成功,寻亲团队又接到了一位叫莉莉的华裔女孩的求助。莉莉带来的线索是家族流传下来的一幅京剧舞台设计图,设计图上详细标注了舞台的布局、道具摆放以及灯光设置等信息,但莉莉对家族与这幅图的渊源一无所知。
李阳看着设计图,说道:“这幅舞台设计图很专业,我们先找舞台美术研究专家,看看能不能从设计风格和标注信息判断出它的创作年代和相关背景。同时,请教京剧演出历史专家,了解当时的演出习惯和可能涉及的戏班。”
团队成员小周主动说:“李阳哥,我去联系舞台美术研究专家。”
小王也说道:“我负责联系京剧演出历史专家。”
小周联系到的舞台美术研究专家经过仔细研究后说:“从设计风格来看,这应该是20世纪中叶的作品,而且具有明显的上海京剧舞台设计特色。这种设计注重舞台空间的利用和视觉效果的营造,在当时的上海京剧界比较流行。”
京剧演出历史专家也表示:“20世纪中叶,上海有几个比较知名的京剧戏班,他们在舞台设计上各有特色。从这张设计图的一些细节来看,很可能与‘红星京剧团’有关。这个剧团在当时以创新的舞台设计和精彩的演出而闻名。”
寻亲团队根据专家的意见,将调查方向锁定在了20世纪中叶上海的“红星京剧团”。他们在上海的各大图书馆、档案馆以及戏曲研究机构展开搜索,查找关于“红星京剧团”的资料。
在上海档案馆的一批旧档案中,他们发现了一些关于“红星京剧团”的演出记录和内部文件。文件中提到了剧团的一些重要成员以及舞台设计团队。
团队成员们继续深入调查,找到了“红星京剧团”一位舞台设计师的后人。这位后人保存了一些家族传承的与剧团相关的资料,其中有一些设计思路和莉莉家族的舞台设计图相契合。
李阳联系莉莉:“莉莉,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叫‘红星京剧团’的,和你家族的舞台设计图很可能有密切联系。你家族里有没有关于这个剧团的记忆呢?”
莉莉思索片刻后说:“我听奶奶说过,家族里以前有长辈在上海的一个京剧团负责舞台设计,但具体名字不记得了。而且奶奶说过,家族传承着一些关于舞台设计的独特理念。”
李阳说:“这就对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比对你家族传承的舞台设计理念和‘红星京剧团’的特色设计思路。你能不能详细跟我说一下家族里传承的舞台设计理念呢?”
莉莉详细描述了家族传承的舞台设计理念后,李阳将其与“红星京剧团”舞台设计师后人提供的资料进行比对。经过细致的比对,寻亲团队最终确定莉莉就是“红星京剧团”后人的一支。
莉莉得知消息后,开心地说:“这幅舞台设计图一直是家族的神秘宝藏,现在知道了它背后的故事,我感觉和家族的联系更紧密了。我要深入了解家族与京剧舞台设计的历史,将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