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港岛枭雄:从送东风快递开始 > 第103章 热情的莞城

第103章 热情的莞城(2/2)

目录

这年头可不像后世,开着车就能到处跑着自驾游。

想要到外地有介绍信吗有通行证明吗

都没有那你瞎胡窜什么玩意好好在本地待着吧!

果然,海狮车缓缓停下后,一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走到车边,敲了敲车窗问道:“你们来莞城是做什么的”

叶东升并没有介绍信,也没有通行证明,不过他是港岛人,有回乡证!

叶东升笑着掏出了自己的回乡证:“同志你好,我从港岛来的,听说现在大陆欢迎投资,所以到莞城逛一逛!”

工作人员接过叶东升回乡证仔细看了看,确定是他本人后,态度立马变好,面带微笑道:

“欢迎!我们莞城正在大力招商引资,支持力度不比京海小,欢迎港岛同胞到莞城参观游玩,实地考察!”

“辛苦了!”叶东升笑着收回证件。

片刻后,栏杆抬起放行,车子从检查站驶过,叶东升也是在心中感慨,这年头港人的身份真是太好用了!

就算你没钱,但只要有了这个身份,在大陆做起事来就天然有许多便利。

不过叶东升也不可能次次都跟车,所以到了莞城的第一步,就是先去政府登记和注册东风快递办事处。

有了这个,就能以莞城办事处的名义申请发放通行证,今后车辆通行往来就没问题了。

两个钟头后,叶东升几人到了莞城找了家招待所住下后,便去吃饭了。

结果一顿饭回到招待所后,刚想开门进房间,叶东升就听到旁边传来声音:“请问是港岛来的叶先生吗”

叶东升扭头看去,发现正有两个穿着整洁,提着公文包的一男一女笑对着自己。

男子李雷立马热情地伸出手:“叶先生你好,我们是莞城招商引资工作小组的!非常欢迎您来莞城!”

叶东升心中讶异,和其握手寒暄后,问出心中疑惑:“你们怎么知道我来莞城的”

李雷笑着道:“是招待所通知我们的,我们莞城所有市民都对港岛同胞都十分欢迎!

您有什么需求,尽管可以告诉我,想去哪里参观,我们都会安排妥妥当当!”

莞城这番主动热情的态度,可真是大大超出了叶东升的预料,这是他在京海都没有体验过的!

他不知道,莞城对招商引资工作投入了极大心血,想尽了办法。

79年就集中了15个有关部门成立了来料加工装配业务领导办公室,也就是招商引资工作小组的前身。

当初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莞城就主动派人到港岛做各种宣传,在各商会演讲,参加座谈会,一旦有港商愿意来考察,在没有轿车的情况下,直接开着公交车和摩托到罗湖口岸接人,把人拉回到莞城参观!

所以现在得知一个主动来考察的港商,哪会放过

翌日,莞城,虎门镇。

“这就是当年林则徐销烟的遗址,展示了咱们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

刚到虎门,叶东升就被带着参观和介绍了虎门销烟的历史和故事,倒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不过他这趟来虎门,可不是看这个的。而是来考察莞城本地工厂分布的,摸清楚了这些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分店选址工作啊!

“叶先生,这里就是太平服装厂!

1978年,张子弥先生来到虎门考察,惊叹于我们女工的效率和手艺,当场投资300万港元,和我们合作成立了太平手袋厂,签订了5年合同。

太平手袋厂获得了国家工商局颁发的全国第一张牌照,粤字001号!

这是全国第一个“三来一补”的典范,当年就拿到了100多万元加工费,并为国家赚取了60多万元港币的外汇!”

韩梅对叶东升与有荣焉地介绍着。

“这是全国第一家夜总会:莞城宾馆夜总会!去年咱们省一把手考察时还来参观过呢!”

没错,全国第一家夜总会,84年诞生在虎门镇。其目的就是以此来减少和港岛娱乐业的差距,以便招揽港商。领导参观时虎门镇长介绍说就是唱歌跳舞的地方,领导也没说什么。

虎门镇、长安镇、石碣镇、大朗镇、厚街镇、塘厦镇……

三天时间,李雷和韩梅不辞辛苦地带着叶东升一行人逛了七八个镇,依旧保持着充足的热情。

回到招待所中,叶东升、小富、王建军三人聚集在一起。

“升哥,这边的情况好像和京海不太一样哎!”

“是不太一样!”

叶东升也是不由揉了揉脑门,这和他预计的出了些偏差。

本来以为莞城也是像相邻的京海一样,有个什么工业区,然后工厂聚集在某些区域,毕竟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是参考的特区发展模式。

结果莞城这边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为什么他这几天不在莞城市区内,而是到各个镇逛游

那是因为莞城这地方真的是另辟蹊径!

羊城是粤东首府,京海是特区,资金、人才、设备都顺理成章地流向了二市。

夹在羊城和京海中间的莞城,基础设施条件差,没有政策和资金扶持,所以他们只能兵行险招,将外资审查的资格下放到30多个村镇。

这么一来,充分调动了各个镇子吸引外资的积极性。比如石碣镇,采用人海战术,从镇到村,从村民小组到个人,全部鼓励去招商,只要能招来外企开厂,就奖励3个月厂房房租。

此时镇上工厂的面积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每平方米的月租金是10元,因此光是奖励就至少有上万块,对村民来说只要能拉来一个,那就真的暴富了!

所以各个镇子乃至村民都是想尽办法拉外资,仅长安镇就有两百多家工厂,而莞城有大大小小三十多个镇再加主城。

同时莞城政府还把外商投资工厂进行了分类和聚集,比如做毛衣在大朗,做家具的在虎门,做鞋子在厚街……形成了集群效应。

就是靠着这些,莞城如今的工厂数量硬生生干到了4000家!

这让叶东升都不得不给莞城的领导班子点个赞,真是敢想又敢干,怪不得未来能够超过珠城和汕头这两个经济特区,仅次于羊城、京海,常年与佛城相爱相杀,争夺粤东老三的位置。

不过这却给叶东升带来了一个难题。

他在京海可以只开两家店,因为京海的工厂基本都集中在特区内,本身特区的范围并不算大。快递员围绕着两家店进行配送完全行得通。

但是莞城的这几千家工厂,是分散在全城范围的各个镇子上的啊!

莞城的面积可比京海的特区大多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