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 第152章 最擅长的领域,这到底谁在上课?

第152章 最擅长的领域,这到底谁在上课?(2/2)

目录

“以上三点不难得出结论,连续并且精确战术命令,可以放大己方的绝对优势。”

陈默讲出自己的观点时,语气极为自信。

他是没有带过部队,但好歹也是作战指挥学参加过中培的干部,哪怕再菜,跟在老领导身边担任机要秘书。

能够接触各种大规模演习的复盘,自身也是一名少校。

虽说放到军事学院这种大校遍地走的地方,少校并不显眼,可回答一些基础问题。

秒杀一群正跟小学生似的,正襟危坐的提干老兵。

那还不是轻轻松松

可陈默是爽了,终于撞到他擅长的领域,让他着实装了一把。

问题是,他这又是第一,又是第二的,不停的分析。

搞得教室里,剩下几十个老兵很慌啊。

尤其是谢勇。

他出身自夜老虎连,有着自己的骄傲,今年二十五岁,92年入伍,七年老兵,可现在坐到课堂里跟特么一个傻狍子似的。

猛瞅课本,他很想问问,这些东西,你特么是从哪抄的

为啥我不会

谢勇伸手拽拽陈默的衣角,想唠两句,就是可惜,这场合明显不太合适。

不光是谢勇,就连赵国良都有些懵,他手中又一次拿起学员签到表,看看陈默的名字,抬头再看看本人。

时光流逝,教室里只剩下哗啦啦抖动名单的声响。

此时的赵国良,确实有些震惊了。

可千万别拿1999年的思维,对照后世的思想。

要知道,哪怕九十年代末,野战军当中还存在很多现实的历史遗留问题。

别的不说,光是发展方向上就曾纠结很久。

也就前几年的事,军工体系全盘模仿毛熊,后来又有一段时间集体转向,仿照老美。

着实弄出来一些四不像。

军工体系方面的发展,方向是最重要的,现实中最明显的例子,隔壁大白象目前军队配发的武器,别的种类不谈,光是步枪,就掺杂着毛熊,老美,高卢还有他们自己仿制的残次品。

连武器弹药都不通用。

所有人都把重心放到拼军工取胜的阶段时,一个学员竟然把思维放到了火力协同,战术应用方面。

这相当不容易了。

一个学员能把致胜因素从战场态势感知,到快速分析处理,再到正确战术应用有条理的缕清。

逻辑层层递进。

完美阐述战斗三要素,情报——分析——战术。

这就是人才啊。

今天侦察系指挥专业,赵国良准备的课程就是这些,全让一个学员给说完了。

赵国良深呼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心绪浮动没那么大,才再次开口道:“你叫陈默对吧”

“是,主任。”

“我记得你们装甲旅目前正在配置新一代的坦克,按照你刚才所说的这些分析结果。”

“如果我让你写一份,未来装甲主战的重点建设方向,你能不能写得出来”

闻言,陈默笑了笑。

这个更简单了。

1999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也是蓝军部队合成的初期阶段。

后世的合成单位建设理论,随便放到现在,就是各大军事院校研究的主攻方向。

因为他前世也是这一年读的军校,还跟他当时的导员关系混得挺好,临毕业送他一个计时器。

所以,陈默很清楚陆院还有陆指,目前研究的核心发展方向。

索性,他也不打算隐瞒。

陈默清了清嗓子道:“主任,这个重点建设方向我有一些思路,不知道对不对。”

“你还有思路”这下,赵国良更懵了。

特么的,到底谁才是教学的

“你说说看。”

“是!”

“未来装甲单位建设重点,我个人认为应该放在装备对战场情报采集,信息传输互换,综合评估处理,计算共享和火力分配这几个方面。”

更多的合成化理念陈默没敢多说,因为就是说了眼下也达不到。

可就他说的这几个方面,依旧让赵国良双眼一亮。

他快速摘掉眼镜,起身道:“先上自习,不要乱走动,我很快回来。”

说完,赵主任麻溜的离开教室,瞅那腿脚利索的身影,哪像五十岁的人啊。

比在场很多侦察老兵速度都快。

眨眼的功夫,整个教室,就剩一脸懵逼的几十号学员。

有不少老兵,看看自己手里的书本,再看看还在那站着的陈默。

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妈的,上自习,自习啥

这书本刚写上名字,连导师都蹿了,自习个锤子啊。

坐在陈默跟前的谢勇更是眨了眨眼,有些奇怪道:“秀才,你刚才说的那些东西,是从哪看的”

“哪本书的内容,我特么怎么瞅不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