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一百四十章 五女:赵俣就是一坨唐僧肉!

第一百四十章 五女:赵俣就是一坨唐僧肉!(1/2)

目录

这次,赵俣不仅准备将神机军扩军到前、后、左、右、中五军,他还有更大的扩军动作。

赵俣准备在东京汴梁城周边地区布置数十万大军,以营建四辅。

所谓四辅,就是仿效汉代的三辅制度,通过建设辅郡以及扩军来拱卫京师。

根据东京汴梁城周边的形势,这四辅赵俣选择了北辅澶州,南辅颍昌,东辅襄邑县,西辅郑州。

此四地靠近京畿地区,位置险要,易守难攻,除了守御京畿地区以外,也能便于随时调兵,与西夏开战、辽国开战以及与还没有诞生的金国开战。

最先提出四辅设想的人,不是章惇,也不是曾布,而是蔡京。

蔡京其实一直想当宰相,也想插手军事。

奈何,赵俣知道蔡京有才,可同时他也知道蔡京做事没有底线,关键赵俣不想走上靖康之耻的老路,所以,对于蔡京,必须得限制使用。

基于此,赵俣只让蔡京管经济,不让蔡京碰别的,尤其是军事。在军事方面,赵俣更信任章惇和曾布。

但蔡京不知道赵俣是这么想的,他只当赵俣不知道他还有军事方面的才华,所以他给赵俣制定了四辅这个军事计划,希望能凭此涉足军事领域。

别的先不说,如果靖康之耻发生时,赵宋王朝有完善的四辅,怎么可能让数万金军如入无人之地?

更为关键的是,赵俣得吸取历史上赵佶收复燕云十六州时宋军野战打不过辽军的经验教训。

建国之初的禁军,是一支规模庞大、战斗力较强的中央军队,在维护赵宋王朝的统治、抵御外敌入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等赵匡胤死了之后,禁军慢慢就变味了,最终逐渐成了现在这样,干什么都行,就是不会打仗,而且没人能说得清楚,赵宋王朝到底有多少禁军,每年还要花出去高额的军费。

如此一来,势必要对禁军进行改革。

赵俣的思路很简单,那就是,既然禁军不管用了,就招募能打仗的人来组建新军。自古以来,哪出强兵,就去哪招募新军。

神机军就是这么应运而生的。

可神机军的数量太少了,扩编完,正军也才两万五千人马,加上辅军也不过才七万五千人马。

这点人马打一些小规模的战争还行,想要消灭西夏、消灭辽国、以及消灭有可能诞生的金国,明显不够用。

要知道,在赵俣君臣的计划下,灭西夏一战,可是随时都有可能开打。

而且,只要赵宋王朝对西夏发动灭国之战,辽国绝不可能袖手旁观,所以,赵宋王朝势必要打大战,甚至有可能打一VS二的灭国之战。

真要是这样,赵宋王朝就只能在全国范围内调兵。

可问题是,历史上,赵佶收复燕云十六州时,就这么搞过。

当时,有被分散在陕西六路的西北禁军,有被分散得更散的京畿禁军、河北禁军、江南禁军,再加上厢军、乡军,宋辽边境最多时,聚集了大几十万宋军。

而当时的北辽只有区区数万人马。

然而,双方交战的结果却是,数十万宋军被两万辽军打得大败而归。

之所以会败得这么难看,原因有很多。

首先就是,那些宋军,平时根本没见过面,更没有合作过,什么作战习惯、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甚至就连语言都不通。

这就相当于,一个个各地的地方独立团,被临时拼凑起来,去对付辽国齐编满员、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抱着必死之志的两万多精锐骑兵。

而且,在辽国境内打仗,宋军是客场作战,地理地形风土人情一概不知。

结果,可想而知。

后世有人总结过,北宋后期的宋军,在他们自己的辖区之内打打治安战肯定没问题,甚至跟西夏的精锐连年交战,都没问题,可一旦几万人,十几万人集结起来,宋军就不会打仗了,战斗力迅速下滑。

为什么那时的宋军打不了万人以上的战役?

这除了那时宋军的军制问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当时的北宋王朝不培养用于大兵团作战的战役级别的将领。

那时北宋王朝的武将,不论你多高的级别,手下能直接指挥的军队绝对不会超过五千人马。

这还只是账面上的人马,实际上,因为吃空饷等原因,可能连一半都不到。

这就使得,那些武将表面上是“军长”、“师长”,真实作战指挥能力最多是个“团长”,甚至有可能只是一个“营长”、“连长”。

这些武将一旦被拉上前线,参加几万人规模的大战役,需要他们运筹帷幄了,需要他们排兵布阵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他们平时干得都是营长、连长的活,突然给他们一个方面军总司令,他们立马就拉胯了,地图他们都看不懂,自然只能是被敌人吊打了。

究其原因还是,那时的赵宋王朝,不信任武将,坚持以文治武。

这就使得宋军一旦集结起来打国战,都是一大堆武将带着各自手下的军队集结在一起,然后由一个文官来指挥他们作战。

这要来的是范致虚这样只会纸上谈兵的纯文人担任统帅,十几万大军也是纷纷钟被几千金军给击败,要来的是李纲这样懂些军事的,则会晚一点被击败。

为什么在李纲这样懂点军事的文人的指挥下,还是得吃败仗?

那是因为他们的权力太小,没有指挥空间。

一旦要打大仗,就是朝堂上的那些不懂军事的文人瞎指挥,有时候,敌人如丧家之犬一样跑了,不让你追击,有时候,明明是敌人的诱敌深入之计,又非逼着你出战。

这样的例子在两宋时期太多了,甚至有太多的大将都是因此而败亡的。

有了这些血淋漓的教训,赵俣又怎么能不建四辅,搞出四个可以打大仗的大军团?

于是,尽管曾布有些犹豫,担心刚刚才勉强压下去的冗军问题再度出现,但在章惇的支持下,赵俣还是颁布了建设四辅新军的圣旨。

值得一提的是,计划中,这四辅新军的装备还是旧式装备为主(赵宋王朝的火药武器和神臂弓还没有这么大的产能,目前不可能给这么多军队列装),但其组织架构却是新军的模式,也就是全都采取李琳所设计的双首长制和以文人充当监军的新制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