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宛城小吏(2/2)
少年手掩着口鼻,又咳了几声,重新抬起头对着大汉笑了笑,刚才掩着口鼻的手,偷偷的背到了身后。
“爹,我真的好很多了,今儿一天都没怎么咳的,听说最近又有流寇作乱,您这几天肯定很辛苦,还是先去歇会吧!”
大汉并没有漏掉儿子的小动作,但并没有说什么,心疼的摸了摸少年的头,起身进屋简单洗漱一番,换回了一身粗布麻衣,也去厨房帮小女儿收拾猪肝去了。
这黄姓大汉不是别人,正是刘备汉中称王后,所封的“五虎上将之一”,黄忠,黄汉升。
黄忠虽然是五虎上将之一,可在罗老爷子笔下的《三国演义》中,直到第五十三回,黄忠才粉墨登场,不过这也不能怪罗老爷子,也确实黄忠在此之前,并没有什么闻名之处,《三国志》中对黄忠的记载,也集中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里,算是详细描述了黄忠的生平事迹和在蜀汉中的地位。
别看黄忠登场比较晚,可战斗力绝对是一等一的,一出场就是和关羽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要知道这时候黄忠已经六十多岁了,而关羽才四十九,两人的装备差距也不小,演义中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而黄忠的只说是大刀。
想来黄忠用的刀也不会很差,不然肯定坚持不了一百回合,主要差距还是在坐骑上,关羽的赤兔马可宝马良驹,黄忠骑得估计也就是上好战马,所以才会有再战时,黄忠马失前蹄,成就了‘关云长义释黄汉升’,不过后面黄忠不也只射的关羽的盔缨,没取其性命。这里就足以看出黄忠的为人和秉性了。
所以如果同样的年龄和同等的装备条件下,黄忠和关羽一战,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关羽和黄忠应该也算不打不相识,就是不知道为啥后来关羽对黄忠颇有成见。
至于韩玄认为黄忠故意放过关羽,认为其暗中勾结刘备,还想杀了黄忠,结果被反骨仔魏延给嘎了,这些应该是小说的演绎虚构的,《三国志》上说的是韩玄后面直接带着黄忠等人投降了。
黄忠也是归降了刘备之后,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无论是刘备谋取蜀地攻打刘璋时的登城陷阵,还是后来汉中之战,定军山阵斩夏侯渊,黄忠的一直都无愧于五虎上将的名号。
而此时的黄忠,还只是宛城守军中的一个屯长而已,据说黄忠的祖上是有“战国四公子”之称的黄歇,但到了汉末黄忠这一代,黄家人丁并不兴旺,黄忠就是家中独子,在其少年时家境还算优越,黄忠不喜文墨,却学了一身好武艺。
黄忠成年及冠后,正常的娶妻生子,他的夫人第一胎就给他生了个儿子,这让一脉单传的黄忠非常高兴,后面又给黄忠生了个女儿,原本黄忠还小有家资,生活的很幸福。
儿子黄叙还继承了黄忠的天生神力,所以黄忠就从小教黄叙武艺,可就在几年前,黄叙练武时,一不小心受了内伤,原本只以为养养就好了,可后面黄叙竟然高烧不退,时有昏厥。
这可是黄家的独子,当然不能眼看着黄叙这样,黄忠就带着妻儿四处求医,而黄忠的夫人,更是在对儿子的忧虑和操劳下,染上了恶疾离开了人世。
从那之后黄忠就又当爹又当妈,哪怕连原本的宅院都卖掉了,也没有查出黄叙的病因,药没少吃,高烧和昏厥倒是治好了,却又留下一个肺咳的病根。
最后黄忠一家又回到了宛城,如今的屯长之职,还是因为去年黄巾作乱时,黄忠路遇官兵与黄巾交战,出手相助,得到秦颉部将的赏识加入了军伍。
后来黄忠并没有选择跟随秦颉回江夏,而是选择留在宛城老家,虽然仍然留在了军伍中,但赏识他的人走了,黄忠又没有钱去打理关系,纵然他有一身不俗的武艺,最后也只做了一个城卫屯长。
不过这时的黄忠也并不太看重自身的前途,他只希望独子黄叙能慢慢的好起来,这猪肝煲汤有益于肺咳,也是他在一个医师那里寻来的偏方。
汉朝这时的猪肉很贵,虽然在汉朝时期,很多人家开始养猪了,后世出土的汉代的彩绘陶院落,后院的猪圈就清晰可见。
可惜这时的普通养猪百姓,并不一定吃得起猪肉,在汉朝,猪肉是奢侈品,只有家境较好的人才能吃得起,不过内脏下水这些倒是相对便宜很多,特别是猪肺,收拾起来还非常的麻烦,再加上这时的调味料和烹饪方法,都很难祛除腥味,价格就更便宜一些。
就算这样,黄忠的每月的俸禄,也只能隔三差五买一次,大部分都花在了给黄叙抓药上了,没看到小女儿连一件女孩子的衣裙都没有,穿得还是哥哥黄叙的旧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