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江花玉面 > 第349章 涿鹿县里有春秋(四)

第349章 涿鹿县里有春秋(四)(2/2)

目录

“跟厨房王婶学的。”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针脚太丑了。”

阳光穿过香囊上粗糙的针脚,在她掌心投下细碎的光斑。我看见她睫毛上的泪珠终于落下,正滴在香囊中央那颗歪斜的平安结上。

她突然将香囊紧紧攥在胸前,拉着我的手腕挤进人群:“走!去看祭江仪式!”

祭江台设在淮水转弯处的老柳树下。八位白发老者穿着玄色祭服,正将包着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台下巫祝吟唱着古老的调子,十几个孩童头戴虎头帽,手腕脚踝都系着辟邪的彩绳,跟着节奏跳祈福的舞蹈。

“那是驱傩舞。”刘棠的眼睛亮了起来,“爹说这舞从大秦建立之前就有了,真是久远啊,如今大秦都已经覆灭了。”她的声音戛然而止,但这次没有哭,只是轻轻摸了摸新挂在腰间的薄荷香囊。

正午时分,我们挤在街边食摊前品尝应节美食。刘棠对一家老字号的角黍赞不绝口,那糯米裹着蜜枣豆沙的甜香让她难得地露出满足的神情。我则被雄黄酒辣得直吐舌头,惹得她笑出了声,那是我第一次听见她真正开怀的笑。

“尝尝这个。”她突然将一块晶莹剔透的冰糕塞到我嘴里,“雅安城的特产,用淮河上游的冰窖存到端午才能吃到的。奇怪吧,明明涿鹿县离淮河更近,可这却是百里之外的雅安的特产。”

冰凉清甜的味道在舌尖化开,我眯起眼睛的模样又引来她一阵轻笑。阳光透过槐树的枝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一刻的她,像个最普通的十七岁少女。

下午的市集更显热闹。杂耍艺人吞吐火焰的表演引来阵阵喝彩,卖面人的老匠人手指翻飞间就捏出栩栩如生的钟馗像。刘棠在一个卖古籍的摊子前驻足良久,最后却只买了一束五彩丝线。

“给你。”她突然把丝线系在我手腕上,“端午戴这个,可以避瘟神。”

我低头看着手腕上歪歪扭扭的结,突然想起娘生前也是这样,每年端午都要给我系上五彩绳。那种久违的温暖让我鼻子发酸,却不敢抬头让她看见。

日头西斜时,我们走到了城西最僻静的笔墨铺子前。这家铺子门面不大,却透着古意,挂着松烟斋的牌匾,檐下挂着的青铜风铃在晚风中叮当作响。

“给你。”刘棠递过一个小包袱,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里面是一方青玉砚台,边缘雕着细密的竹叶纹,墨池处已经磨出了温润的凹痕。最令人惊叹的是砚台侧面刻着两句小诗:“墨池为尔闲写生,鸳鸯锁合长生殿。”

“我爹留下的。”她轻声解释,手指抚过那行小字,“这是他中举那年,恩师赠的。他说好砚台要配读书人。”

我捧着砚台,喉咙发紧。这不仅仅是一方砚台,更是她最珍贵的记忆,是她父亲留在这世上的痕迹。砚台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青光,那些细密的竹叶纹仿佛在讲述着一个读书人未竟的理想。

“太贵重了,我不能…”

“收着吧,我不是读书人,”她打断我,目光落在远处渐暗的天色上,“爹若在世,也会想它有个好归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