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顽疾难医(2/2)
导致如此和谐景象出现裂痕的地方不在别处,正好裂在了潼川府地,每一个世家大族之人心底禁忌处。
土地兼并,强买强卖,把控官道,卖官鬻爵!
前者土地兼并,历朝历代屡禁不止,早已是公认的封建王朝矛盾由来了,归根结底在于底层民众抗风险能力差。
哪怕有庙堂天子挺身而出,力克万难,也要坚持维护他们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利。
照样奈何不了那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作祟,底层民众收成本就不好,还要缴纳朝廷税赋,养活自家人口。
更有甚者,想送自家孩子去上学堂,以求未来出人头地。
就是这般看似毫不过分的要求。
再碰到个小病小痛,需要掏钱请郎中开药治好。
他们倘若不向那些乡绅田主借钱借粮,绝大多数人都根本活不下去,早饿死病死,或者累死在土里了。
前朝均田制改革的失败,并非偶然,实属必然。
民间百姓想要活下去,除了自己主动用双手捧着土地,将其送给田主兼并之外。
几乎没有任何多余可行活路。
正所谓生前哪管身后事,那些贫苦农民为了眼前日子能够过下去。
即便明知自己未来很可能偿还不起田主定下的利息,依旧只能咬着牙点头接受,这样做结果很明显。
远不止他一人,他们家一代需要成为田主佃农。
连同他子子孙孙无穷代,除却祖坟冒青烟,亦或天下大乱等各种特殊情况之外。
他们身上背的债,只会越欠越多。
越是辛勤劳作就越穷,所谓天道酬勤……在他们面前俨然成了笑话。
当然,要想不辛勤劳作也行。
人的忍耐终归是有限度的,当这份忍耐彻底到达极限之时。
摆在他们面前的便只剩下两条路了。
要么去死,要么造反……颠覆原有旧秩序,翻身佃农当田主。
道理自然是浅显易懂的,但想要彻底根治却绝非易事,甚至可以称得上一句顽疴痼疾,纵是天子贤君亦难医治。
生前哪管身后事,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贫苦佃农身上,同样适用于那些乡绅田主身上。
适用于天底下所有堪称“国之蛀虫”的世家大族身上,所谓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站在他们自身求利角度看没问题。
但他们也只看得到眼前利益,丝毫不顾底下贫苦佃农死活。
古往今来,多少农民起义出现。
距今较远的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就不用多说了,单说离现在较近的。
前朝末年,黄巢起义之时,由曾经那些他们最为看不起,最为不屑的贫苦佃农抬起手来所挥屠刀。
百万兵锋直指天下,杀的就是他们世家大族,乡绅田主。
不算世家大族的家族他们还不屑杀。
就照着那本,由前朝编纂修成的氏族志上面世家大族记载名录杀。
可谓杀出来个人头滚滚,尸山血海,令后世天下人都不免为之胆寒,谈及此事心生诸多恐惧联想。
这还只是站在旁观者角度的感受。
换作被杀之人,那群世家大族内心对此作何感想?
无需多言,恐惧,害怕自然会有。
但更多的还是愤怒,一种无能为力却又心存侥幸的愤怒。
他们当然心知肚明造成这般惨剧出现的根本原因在哪,但他们不能承认,更不可能为此做出改变。
记吃不记打,人之天性使然。
农民起义虽然常有,但也并非年年月月有,每时每刻都能波及到他们头上。
正常情况下,他们也不会把人活生生逼死,总会留出活路给他们走的,尽管这条活路途中荆棘遍布。
无时无刻不在伤害着那群坚信“安居乐业,天道酬勤”方为正道的可怜人。
两相比较,自己身体,内心时时刻刻得到的享受做不得假,显然比杀头那一刻才能感受到的最大,最真切恐惧更为划算。
也不知道该夸他们足够精明,还是该骂他们死不悔改,活该遗臭万年。
总而言之,土地兼并问题作为历朝历代,无数雄才伟略,英明神武的帝王,倾尽他们毕生伟力,毕生心血……
始终未能找到一条真正可以作为根治方法的顽疴痼疾存在。
已然延续了上千年之久,并且时至今日,大宋皇佑年间,这个问题仍在延续下去,无人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