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花事了之望水仙 > 第三十四章 百尺楼

第三十四章 百尺楼(2/2)

目录

西区的翠玲珑以山景为主,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游廊与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每个构筑物都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

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池南涵碧楼与明瑟楼为园区内的主要观景建筑。

池东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这里虽然主打了山林野趣,但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

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植了些虬松,柔柳之类,树型高大的,以荫蔽烈日的乔木,或古朴或秀丽的树形树姿以供欣赏。再辅以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来烘托环境的清幽。又因为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以翠绿为园林衬色。还有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又种植了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当然,池中也不乏有可以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园内的一角,还新辟了盆景园,盆景园的西部,则是全园的最高处。

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许多来过这里的人都说,来砚月山庄首看建筑。

他的层层相属的构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

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园内的太湖石,真的是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的绝品。

如果说景行行止是后花园的序幕,那翠玲珑就是后花园的主体。

走翠玲珑,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个贯穿全园的复道回廊。

回廊全长大概有一千五白多米,分上、下两层。

他将景行行止,翠玲珑和内园都串连在一起。

即使在雨天,也可以免遭雨水淋漓之苦,尽情欣赏全园美景。

回廊的东南两面墙上开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绕廊赏景,步移景异。

复道回廊,扬州人又叫他串楼,就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夹一道墙而形成,起到分流的作用。

内园我也就是去过一回,那里比这些地方布置的还要讲究。

听莫焱尘说,那边最初的设计理念,是看重构思巧妙和造园的手法得宜。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内园占地数亩,庭院相接,亭台错落,长廊回环,清泓秀矗。

中间一座长方形水池,池周怪石林立,用了见石不露土的手法叠成。

水池精莹剔透,富有诗意,外围则置有长廊、云墙和楼阁。

高低错落,迤逦相连,花圃水榭,石桥漏窗,十分小巧玲珑。

堂、轩、亭、舫、榭、池组成了主体建筑群。

有池上草堂,玉兰院,雕花厅,和四面厅几处主要生活构筑物。

池上草堂横跨在水池之上,池北有棵大香樟,树干二、三人围抱粗,树龄已有三百余年,池西有大冬青三棵,挺拔雄伟,依俯池面,池东有牡丹圃,池西雪海堂后院还有金桂、银桂。

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

这是砚月山庄常用的构筑艺术,也是内外空间之间的关系。

根据不同的意境,采取多种的结合手法,使得内外空间结合更紧密。

当构筑物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就选择取消了面湖的整片墙面。

当构筑的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选择让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做到可以让构筑物围成庭院,也可以让庭园包围构筑物,或者是既可以用小小的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使室内外的空间融为一体。

这就可以在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中,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而莫焱尘住的得月楼里,也是这样子。

以一泓池水为中心,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衬,晴雨均可凭栏赏景。

水池四周的走廊宽狭有度,檐下装饰细巧素雅。

水池四周还有不少精雅细刻的亭子,东南有大湖亭,东北有小湖亭,西南有六角亭,东北还有一座船屋,形似一条两面翘角的乌篷船,很有特色。

池上长廊间隙的花圃中,植有冬梅、夏蕉、春牡丹、秋桂花,左右顾盼,处处生景。

游客可在此凭栏观池赏鱼,和亭榭古木的倒影,别有一番情趣。

园内古木葱茏,亭台密布。曲栏横槛、回廊曲径,古色古香。

园内有四面厅,乐天轩,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

还有各种名人画像,石刻,墨宝石刻、之类的,有钱都买不来的好东西。

诸如《赤壁赋》的真迹石刻,《难得糊涂》的石刻等瑰宝。

还有他卧室窗前的一株古银杏树,树龄大概在三四百年。

我想,所谓自然,大概就是一、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

砚月山庄的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

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

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构筑物亦大多环着假山,并以长廊相接。

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

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

这大概就是江南的园林景观中讲究的,借景的典范了吧。

而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座百尺楼,又是整个雪香云蔚园区的重中之重。

百尺楼是整个园区中地势最高的一处,为三开间附前廊的硬山式建筑。

(注:硬山式,是古建筑屋顶的一种构造。大量应用于住宅、园林、寺庙等建筑。)

室内以隔扇划厅,分为南北两间鸳鸯厅。

东西山墙均开小窗,南北皆为落地隔扇门。

厅南建了月台与坐栏,可观水池游鱼和窗外的景色,也可以看到整个雪香云蔚的全貌。

面池临水,略呈葫芦形。

南北两大水池,南水池紧接着百尺楼的南沿。

靠近构筑物的一面大,而南端逐渐收小。

北水池,空间比较开阔,曲折而富有变化。

整个楼东临长廊,北濒石矶,西连石壁,南接草坪。

楼的西侧,又有一泓活水清溪,沟通了南北两大水池。

这就使得南北两个格调鲜明的空间有聚有分,相互联系。

莫焱尘又回头望了一眼身后长几上摆着的古琴道:“三少爷要喝甚么茶?”

作者闲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