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贵公子(2/2)
茉莉搂着谷子的脖子:“小叔你出汗了,我给你擦擦。”说着用袖子给谷子擦脸。
谷子高兴的很,背着她快步走在田埂上:“走,我带你回家写字去!”
阿喜在身后提醒:“慢点。”
英子早一步回去做饭了,阿喜一路走,将地里掉下的谷穗捡起来放在篮子内,贺永霖跟在她身后,看她捡了一小篮:“这些地,一亩能收多少?”
“收成好的时候,一亩地两石,能打一百五六十斤米。”
“一天要吃多少?”
“看家里人啊,五口之家,寻常吃一斤左右,若是家中男子多些的,就吃的多一些。”
贺永霖脚步微顿:“所以一亩地还不够五口之家吃半年。”
阿喜转头看他,这位公子哥儿的神情显得有些吃惊,娇生惯养,这也很寻常,纵使她以前做当家主母时去过庄子见过人家种庄稼,真接触了又是另外一回事,更何况他一个从未见过这些的。
“刚刚我也说是寻常,可乡下这里,未必每一顿都是吃饭的,能顿顿吃米饭的人家,家中算是宽裕的,您看那边山坡垄地里种的,还有这边水田里的芋头,这些也都是粮食,常住在村子里的,每户人家少则一亩水田,多则好几亩,算下来也没您想的那么苦。”
贺永霖抬起头,她怎么知道自己想的是这个。
“不过这也是好的年份,倘若遇上收成不好的时候就会困难些,俗话靠天吃饭,说的就是如此,您可知道羌西旱灾的事。”
贺永霖点点头:“这几年最大的旱事。”
“到现在羌西那边还没恢复过来,之前被迫离开的百姓,如今也都是散落在各处生活。”羌西那几郡要真正缓过劲来,恐怕还要许多年。
贺永霖走上田埂:“朝廷拨了不少赈灾银两,还颁令赈粮,按理说不至于那么严重。”
阿喜轻笑没有回答,而是直接将话题跳了过去:“明日我们起得早,三公子不必到地里来了,秋日里太阳也大。”
两个人朝江家方向走去,沉默了一会儿后的贺永霖忽然问:“你是觉得朝廷没有赈灾。”
进了院子,阿喜将篮子搁在屋檐下,笑道:“三公子为何会这么认为。”
贺永霖不语,因为她刚刚直接将这话题揭过,如若他的话有道理她必定不会如此。
阿喜打了一桶水摇头:“我只是个乡野妇人,朝廷的事我怎么会清楚。”再者她与一个贵门公子说这些并无意义,灾民疾苦非常人能体会,她也说不明自上而下层层剥削下来的常态。
贺永霖神色微凛,沈将军把他留在这里,交由她照应,光是这一点,她就不会只是乡野妇人这么简单。
气氛忽然有些异常,贺永霖凝视的神色中,带了些威严,只是这气势收的极快,末了,他淡淡:“张掌柜可知沈将军的事?”
“不知道三公子说的是哪一桩?”
“沈将军家在何处,家中有哪些人,可有婚配。”
阿喜坦然:“去年青州闹贼寇,我有幸得了沈将军的救助才保下性命,说起来沈将军待我是有恩的,至于沈将军的事,我与他非亲非故,不好打听。”
贺永霖没再说什么,转身朝屋后走去。
一刻钟后,阿喜将吃食端去后屋时,贺永霖手执一本书,对她的态度又恢复到了之前那样,话也不多说一句。
阿喜还是喜欢这样子,保持些距离,以后沈津阳将人接走后,也不会有过多的牵扯,再者身份差别这么大,如今他是没有要求,不代表人家真是这么好相处的人。
收拾过后睡下,阿喜想着他应该不会跟着了,第二天一早阿他们下地时,贺永霖又跟着一块儿前去。
割稻子,捡稻穗,抬去打谷子,还得晒上好几日,进进出出的,虽说贺永霖年纪小,也还是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
即使是穿的再朴素,身上贵气难掩,举手投足间都与别人不一样,再加上清隽的样貌,白皙的皮肤,这天阿喜与英子一道抬装谷子的竹筐回家时,路上便有人问起阿喜,家中的客人是谁。
“一个亲戚。”阿喜简单概括了贺永霖的身份,前来打听的人不肯歇,“瞧着是个读书人啊。”
阿喜无奈,眼睛也真尖:“就认识几个字而已,家里穷念不起。”
听到家里穷三个字,打听的人神情明显变了:“不是读书人啊,瞧着挺像,文质彬彬。”
阿喜又扔下一锤:“他自小身体不好,所以瞧着有些像文弱书生。”
“家里穷”加上“身体不好”,阿喜成功阻挠了大娘的继续追问,得以顺利离开。
英子回头看那位村民:“嫂子,她打听这些做什么?”
阿喜摇头,打听这些不就是想留意今后说亲的事,幸好过两日就回镇上了,要不然上门的人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