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事端再起(2/2)
“你去给沈大夫人倒杯茶送上去,中午没什么客人,有事你上来叫我。”阿喜吩咐过后,笑着对关氏道,“沈夫人请。”
……
锦绣楼是临着蓥华街开的,二楼有两间包厢面朝着蓥华街,正中午,雪融时的街景,窗外对面的屋檐上阳光照着还未融化干净的积雪,画面安静和美。
只不过和美的也仅仅是对面屋檐而已,这边窗户内,半杯茶后,关氏已经切入了正题:“张掌柜认识津阳罢?”
阿喜没作声,关氏也不是要等她应答,继而道:“想必张掌柜也知道津阳的身份,我们沈家在这许都城中,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张掌柜与津阳的事,年前我与侯爷已经知道了。”
阿喜反问:“恕我愚笨,沈夫人说的是何事?”
“津阳在年前与侯爷提起,说想娶你为妻,除了你之外不会再娶别人,为了这件事他们父子二人大吵了一架。”
当着沈侯爷的面提出要娶她为妻她信,这是他会说的话,但大吵一架这事儿阿喜不信,他那副态度,怕是只有沈侯爷被他气的可能性,于是阿喜平静:“这件事我不清楚。”
“直到他去京城前父子俩的关系才有所缓和,侯爷同意了让你进门,不过津阳得娶京城陆家三小姐为妻,这孩子真的是很喜欢你,出发前还特意嘱咐我,把你和孩子先接到沈家去。”关氏说着叹了声,“你一个女子,带着孩子到许都来,十分不容易罢?”
阿喜垂眸,眼前的这位沈大夫人,到底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思前来说这番话的:“沈夫人,沈侯爷为何同意我进门?沈大少爷要娶亲的事,与我并不相干,我与他非亲非故的,又为何要让我和孩子住到沈府去?”
关氏看着她,分外和气:“你也不必这么说,我来时就想你会因此生气,津阳一定向你许诺他会娶你为妻的罢?可他是沈家嫡长的孩子,婚事上不能任由他想,其实说起来,侯爷这么做决定我也觉得不妥,将来他与陆小姐相处的不好,反倒影响了沈家与陆家的关系。”
“他年少时就离家,在严州那么多年,吃了不少苦,我知他性子,认准了的事儿拉不回,他既喜欢你,一定也肯听你说的话,你多劝劝他,将来你与他生下一儿半女的,在沈家也是好的。”
“等元宵之后,我就派人来接你们回沈府,侯爷那边你也不必担心,等你到了侯府中,住上一阵子就会习惯的。”
阿喜这才听出她的意思来,试探道:“陆家小姐都还没进门,我先去沈府不合适罢,侯爷也不会答应。”
关氏笑容满面:“津阳与侯爷都约好了的,等他回来到时就给你们在家中摆几桌,我也知道你是身家清白的女子,这么做可能是委屈了你,不过津阳他一定不会薄待了你。”
阿喜:“这恐怕不妥吧。”
关氏:“没什么不妥的。”
阿喜看着她淡淡道:“沈夫人,我说的不妥,是我没打算进沈侯府的门,更别说给沈大少爷做妾,沈侯爷同不同意,沈大少爷要娶谁嫁谁,这都与我无关,这些话今日你在这儿说也就罢了,传出去可不大好听,我虽嫁过人也带着个孩子,但如你所说,我也是清白人家出来的。”
关氏一愣:“难道你想这样没名没分的做个外室?”
阿喜嘴角微动,难怪沈津阳哪天会说那样的话,他不担心她受欺负,看来他是料到了他的那位继母会找上门来。
只不过他只料准了一半,他的这位继母不是打算拿银子来打发她的,而是想让她去沈家闹场呢。
在她面前提起沈津阳要另娶,她只能做个妾,又说要接她先入府,这不是等着她去沈家闹么,在这位沈大夫人的眼里,她张喜儿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攀上沈家大少爷这样的高枝,最后却只能落着个妾,岂肯罢休呢,怎么着也得从里往外的闹。
阿喜想起了贺三公子的话。
侯爵之争,眼前这位沈大夫人,可不就是想让沈侯爷厌弃沈津阳这个儿子。
想罢,阿喜对关氏道:“沈夫人,若是没记错,我应该没说过要做外室这样的话。”
关氏神情一滞,这话什么意思,不做外室,也不做妾,这是与她摆架子不成:“张掌柜,女子不易,若是能觅得个好人家,好过这样在外抛头露面的忙,你到沈家后,这些都不会亏待了你的,如若不然时日一长,别人都知道了你与津阳的事,对你可不好。”
“沈夫人,我行的端坐的正,赚来的银子养家糊口,不觉得有何不妥,倒是这件事,您既知道对我不好,就请您莫要再说我与沈少爷的事,我和他没有关系,不会做他的外室,也不会跟您去沈府。”阿喜蓦的起身,神情变得严肃,冷淡道:“元宵将至,绣楼内繁忙,沈夫人您请。”
关氏愣在那儿,脸上的笑意也渐渐淡下来,她原本就不是什么真亲厚的人,刚才那些客气与亲近也不过是为了让阿喜放下戒心,觉得她是可以依靠的人,从而劝说她去沈府,如今阿喜这幅态度,关氏自然挂不住,她堂堂侯府夫人劝说她一个寡妇,已经是给足了颜面的。
“张掌柜,津阳抱着你的孩子,与你在藏王庙的事,也是别人传到沈家这边的,我说这些都是为你好,毕竟这些事传出去,对你名声有影响。”还是劝说的话,不过关氏的态度已经没有刚才的和气,纵使是她有目的前来,阿喜的“不识相”已经惹恼了她。
阿喜走到门口:“沈夫人多虑,我没有此意。”
关氏面色微僵:“既然张掌柜心意已决……”
下楼时,素琴已经回来了,在楼下目送了沈大夫人面色不善的离开,悄声问阿喜:“怎么回事?”
阿喜摇头:“恐怕往后沈大夫人那边的生意要黄了。”
“她也没有要在咱们这儿置办的意思,我可打听过了,沈大夫人只瞧得上云绣坊的东西。”素琴拍了拍她肩膀,“英子说有人找麻烦,我还担心了一阵。”
阿喜看向铺子外,算不上麻烦,却是个事儿。
这厢关氏回了侯府,得知侯爷不在府中后,当即派了人送信去关家,末了,喝过两杯茶后情绪才平稳下来,今天去的一趟,可以说是一无所获。
“夫人,那位张掌柜太不识抬举了。”刘妈妈憋了一肚子的话,若非是忍着,早在绣楼里就开始说了,“听她那意思,是不是真的不想进侯府。”
“你没听她说了,不做外室也不做妾,她这是在告诉我,除非是明媒正娶,否则她不会进沈家的门。”关氏冷笑,“的确是个有本事的,沉得住气。”
刘妈妈不明白了:“大少爷要是娶了陆家三小姐,她又怎么能嫁给大少爷?”要想嫁给大少爷,可不就得阻止大少爷娶别人。
“你看咱们这位大少爷,是个肯顺从去娶的人?”
刘妈妈恍然大悟,只要大少爷不点头,可不就是如了那张掌柜的意思,所以她才对夫人的话毫不在意:“夫人,这么说她不会来府中闹了。”
“我低估她了。”关氏缓缓转着手中的杯子,嘴角勾起笑意,这样也正合了她的意,京城那边谷家定下的,这边不肯娶,一样得闹。
正说时,屋外丫鬟进来禀报:“夫人,侯爷回来了。”
刘妈妈扶了她起来,关氏整理了下妆容:“准备好汤。”
……
初十那日沈大夫人来过锦绣楼后,再没别的动静,沈家那儿发生了什么阿喜也不清楚,元宵节临近,绣楼内接连忙了好几天,等到闲下来时,已经是二十开外。
新年过去,初春到来,雪融后空气里还带着寒意,天渐渐转暖,到了二月时,已经有人开始出城游玩。
彼时京城中已经传来云和公主出嫁的消息,送亲的队伍会在二月末从明州这儿经过,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在讨论起这件事。
公主的送嫁队伍如何壮观,圣上为这位姐姐备了多少嫁妆,金邙那边为了彰显诚意又给大楚送了多少聘礼,都是别人茶余饭后能说的,就连绣楼这儿,闲余时几个小娘子说的也是这个。
女子说起这些语气里总会带点羡慕,云和公主身份高贵,又有那么多的嫁妆。
阿喜在旁听着,失笑:“金邙那边,一年当中有半年时间天都是冷的,大雪封山也是常有的,嫁到那儿或许这辈子都不会再回大楚,背井离乡,这样也好吗?”
“他们说那个金邙国三王子与公主很般配。”
“就算是回不来,她嫁过去也是做王子妃啊,再说她是公主,想回来还不容易。”锦衣玉食,又不是做活,每天都有一群人跟在身边伺候,多好啊。
阿喜笑着摇头:“王子妃不是这么好当的。”
即使是这样,两个小娘子还是羡慕的很,不好当也是王子妃啊,将来说不定能做王后呢。
“阿喜说的没错,王子妃可不是这么好当的,那金邙人啊,野蛮的很,他们吃生肉!”
屈邑走进绣楼,语气里带了丝恐吓,故意吓唬小娘子:“他们上山就能杀狼,还会把俘虏扔到山里喂狼,这些人天生比我们高大,就你们这样的,十个都不够他打的,万一在金邙受了欺负,可就是叫天不灵叫地不应,死在那儿都没人知道。”
两个小娘子成功的被他吓到,阿喜示意她们到后头去,微笑看着屈邑:“屈公子还没回林州?”
“阿喜这是在惦念我?”屈邑从身旁男童托着的金碗里拿起一颗蜜饯送到口中,“我可是特意来看你的。”
阿喜眼角微抽,一如既往的浮夸。
屈邑不在意道:“我受托回了一趟林州,给赵公子找大夫。”
“赵公子的身体可好些了?”虞嫤从不提这些,阿喜也不好问,但想想赵公子的境况,恐怕是好不到哪里去的。
果不其然,屈邑摇头:“现在是不宜动,我还有件事要告诉你,之前你们定下的那批货,还得半年才能到。”
阿喜一愣:“不是三月就能到了?”算时间,再慢一点,四五月也该到了,怎么会需要等上半年。
“林家出了点事,一支商队被劫,你的那批货就在其中。”屈邑说起这事时,脸上没再有笑容,商队被劫事小,之后再运也就多耽搁上两三个月,主要是有人吃里扒外在买卖上动手脚,惹了秦家一身骚,如今秦家那边,就把这些小笔的货都先暂停了下来。
阿喜想了下他说的人:“你说的那位张老板,可是那日来向你道贺的那一位?”因为他身边带着的那位女子,她对这位张老板格外有印象。
屈邑霜着神色:“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