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欺人太甚(2/2)
魏毅笑道:“你这是气话,人家离开了咱们的商品,连生活都维持不住,反正活不下去,怎么可能等死。”
“不讲理了是吧。”
“胡人为什么要讲理他们又不读书,脑海里就没有讲理的想法,只有你我读了书,又或者一个身份,才有可能坐下来讲道理,而不是讲拳头。”
这话倒像是将军以前说过的话,赵雍不再反驳。
魏毅说服了赵雍,却没有感到喜悦,内心压抑,想到了大同的未来,只觉得愤恨,这些个外地来的官,眼里头只把大同当做可以压榨的地方,恨不得一口气榨干。
从来没人在乎过大同的未来,别人可以不在乎,他们这些本地人怎么办。
有些人倒是捞够了,狡兔三窟,早就在别的地方分族繁衍。可惜,魏毅想到自己出身贫微,如果不是冯节帅的原因,自己就算本事再大,也不过是个苦哈哈的军汉罢了。
想到此处,魏毅不禁又开始痛恨起雁门关的京营,如果不是他们逼走节帅,节帅不离开大同,大同军镇才有未来,虽然苦点,总能活下去。
“把鸡留下,每日取卵才是更长远的利益,可关抚台什么事杀了生蛋的鸡,对他才是最大的利益,至于这里以后怎么办,他必然想着的是留给后人的智慧去解决,反正不关他的事了。”
魏毅嘲讽道,露出不善的目光。
赵雍忍不住吞了口口水,永兴军的确有人才,如果冯庸没有选择回京,而是聚众造反,从此人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同很多人还是支持冯庸的。
所以,选择回京的冯庸,对比起大同读书人里头出来的张文锦,到底谁才是好人,谁又是坏人。
军阀坏,还是读书人坏
赵雍感到了迷茫,以文制武,难道是读书人欺骗人的口号而已
突然,一阵马蹄声传来,两名骑手一边大喊,一边快马加鞭的骑马奔跑在快道上,往城里赶去,引起了两人的注意。
——
戴权摊开兵部呈上来的奏疏,案台另外一头,摆放的是督察院送来的奏疏,太上皇手里拿着一片金圈嵌水晶放大镜,已经看完了督察院的,等看完兵部的,太上皇无声的笑了。
周道丰安静的立着,一言不发低着头。
太上皇看向周道丰的眼神,内心有些复杂,忍不住道问道:“你真不准备出声”
周道丰听到太上皇的话,抬起头露出茫然的眼神,此时的周道丰,从外表看起来不比太上皇年轻,不知道的还以为周道丰和太上皇是同一辈。
太上皇盯着周道丰,周道丰想了一会,恍然大悟,说道:“他们说的没错,河套地区的叛乱,根源是冯庸和王信二人。”
太上皇放下手里的金圈嵌水晶,不再理会案台上的奏疏。
周道丰跟上太上皇的脚步,一边继续说:“冯庸在大同坐镇十余年,留下了许多隐患,加上王信在关外的胡作非为,看似大杀四方,实则如导火绳,点燃了大同这个炸药桶。”
太上皇回过头,再次看向周道丰。
此时此刻,太上皇发现自己有些看不透周道丰了,他到底是真老糊涂了,还是故意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