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底气(2/2)
“将军上任以来,不但不克扣补助,还能如期发放,情不自禁露出笑容。
“那就好。”王信笑道。
雁门关的军事体系分为两部,一部是河西营的机动部队,一部是各地守军,以当地民兵为主,河西营由王信亲自带领,各地守军也听命王信,但是后勤控制在地方,而且也受地方官府和大户的影响。
河西营不提,守军的方法在王信看来有利有弊。
弊端的确很多,可好处是便宜。
地方提供的一千五百多守军,每个月费总共才千把两银子。而且不来服兵役,闲时也要参加民役,或者去县城参加操练,服兵役还能有补助。
除去口粮等,每个月才几钱银子的军饷,对于这些在本地服兵役的百姓而言,只要不打仗,补助能如期发放,心里并不抗拒。平日里他们很难有额外的收入,忙时也能抽空回家帮忙,不影响田里的收入。
但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雁门关的守军一样被喝兵血。
虽然才千把两银子,但是在兵役,来了之后逃亡的居多。
各地守将也乐意这些人逃回去,他们吃空饷更方便,唯一的缺点是胡人真要是闯了过来,各地关隘哪怕仗着地利,明明可以挡住胡人,却因为没有几个守军,或者沿途兵堡守军没有向后方警示,以至于被胡人轻易闯关。
明明只需要千把两银子的事情,就能让雁门关的城防体系发挥作用,结果因为这千把两银子被贪污,导致别的地方遭受更大的灾害。
看起来不可思议,王信却并不觉得奇怪,贪小钱酿大祸的事例数不胜数。
“将军,我能不能加入河西营”方化忍不住问道。
“为什么”
“跟着将军容易升官。”方化诚恳道。
“哈哈。”王信忍不住笑了,拍了拍方化的肩膀,“好好做,有机会的。”
精兵用来干什么
用来对付强敌。
河西营才两千五百人,成军不到两年,支出的费用却足够雁门关一千五百守军使用二十年,这就是为什么和平年代不养精兵的原因。
何况内地承平百年,百年是什么概念
王信很清楚自己的道路。
保家卫国。
越是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义无反顾,不负众望;越是不需要自己的时候,说明是真不需要自己,那自己当然当一个太平小将。
如果不需要自己,那么别说以文制武,就算是让自己解甲归田,那也是毫不犹豫的。
埋头做事,抬头看路。才能在需要自己的时候,召之即来,用之则胜,不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也能稳如泰山,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自己的道路始终不变,对得起天下人,也对得起自己。
送走了方化,王信招来赵雍和汤平。
“我信任赵雍。”
“我信任汤平。”
“你们两个我都信任,不要再闹矛盾了,影响了河西营,我就会惩罚你们两个。”
王信笑道,虽然是笑着看向二人,语气却不容置疑。
两人面色僵硬,如果不是将军,谁也不会先服软,如今却不敢置气,只能硬着头皮拱手,互相让了一步,有了台阶,两人气氛缓和了不少。
“我明日去大同,见见张文锦。”王信看向赵雍,又说道:“我已经交代了郑浩,你帮我约代州的那帮大户,等我从大同回来要和他们商谈。”
赵雍连忙提醒:“那张文锦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将军如果不付出些什么,恐怕他不会松口。”
“现在由不得他。”
王信冷笑:“没有敌人的时候,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是功是过他们说的算,可战报会撒谎,战线却不会撒谎,有了敌人,功还是过,敌人可不会听他们的。”
之前的责任,全部推到了自己和冯庸的身上,接下来能不能平定胡乱,张文锦自己负责,他以为他是王化贞
就算他是王化贞,也得向他们这些负责去打仗的将领让步。
以前自己忍让着他,不是因为他是文官,而是因为没有敌人,可现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敌人,那自己对他就硬气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