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缺德事(2/2)
“老金,我听你这话,是在怨我喽?”
金英立时大急:
“王公,是我嘴笨,你是知道我的,我哪里会有这种心思,事情是我惹出来的,自该是我担责,上次本就对不住王公,倒是王公气量大,不和我计较。这次我哪里还有脸怨你老人家。哎呀呀……!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王公,你该知道我心意的吧!”
王振见金英一副急色,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老金啊老金!咱是逗你的,看把你急的。”说着,扯起金英胳膊:“咱刚从陛下那里来,陛下心情不大好,这会儿刚歇了,你现在过去,可不是什么好时机。”
又对托着奏折的文房吩咐道:
“先把这些折子送到我值房里,过会儿我看过了,好和老金商量商量再说,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老金挨陛下责骂!”
金英满面的感激之色:
“王公,咱老金这次若能挨过去,以后一定记着王公的好。”
两人把着手,又返回了司礼监。
后面跟着的王长随,一脸怪异的看着二人略显亲昵的背影,平日里王公哪里和金公公有商量一说。
暗道:
「金英是宫里老人,先帝在时,地位可远在王公之上。」
「今上继位,王公后来者居上。不过金英却是立即适应了两方身份地位对调,甚至早早就改了对王公的称呼,显得极识时务。」
「可王公曾说,金英和他不是一条道上的,此人看着识时务,又一副伏低做小的样子,其实心里却不一定如此。」
「这几年,王公对于先帝跟前几位大太监,都还算客气。唯独对这金英,时不时刺讽几句。这金英倒一直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数年来从未有过逾越之举。」
「今日王公的举动,对金英显得有些过分亲昵。」
王长随心里奇怪,转念又想起之前底下人来报王公,薛瑄的事,又得知通政司接了不少弹劾薛瑄的折子,已经送往司礼监。
王公本来因为「慈宁宫」面见太后,有些闷闷不乐,听了底下人来报此事,立时变色,连轿也不乘了,命立即回司礼监。
王长随不知王振为何突然如此,只猜测是和薛瑄有关。
可据他所知,王公对薛瑄极不喜。这时候科道弹劾他,岂不是正好?
如今听了金英的话,又见王公对金英如此客气亲昵,愈发摸不着头脑。
却是猛地一道灵光闪过,突然想起前阵子王山的事。
心下暗自猜测:
「难道这件事真的和王山有关?」
那次王公不是已经警告过王山了么?那些话还是他留下说与王山听的。
而且前两天,王公府上起法坛,过后还让贺喜也去传话,让王山近来安分一些,他不会这个时候真出手做些什么吧?
王山那件案子,薛瑄一直压着都察院的结案移文,复谳不过。
王山也因此一直被禁足,出不得府门半步。
王长随越想越觉得蹊跷,便扯着那文房,悄声问起那些弹劾折子里,关于薛瑄逼出人命的官司详情。
那文房便说与他听。
文房自不知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只道薛瑄因为官声受损,便拿传谣言的人撒气,把人关进大理寺狱,惹得人家家里人有冤无处申,最后以命相告。
王长随听后,却是大疑王山。
暗道:这种缺德事,他还真做的出来。
再观王公举动,愈发觉得与王山脱不开关系。
“山兄啊山兄。莫不成真是你做的?你想把薛瑄逼死!可这活儿也干的忒糙了吧!连我都能看出来不对,薛瑄这种老刑狱又岂会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