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成长(2/2)
窗外,春夜的海棠悄然飘落。
那些未能成形的遗憾,终会在最恰当的时节,重新绽放。
一个月后。
初夏的阳光透过录音棚的玻璃洒进来,舒璘摘下耳机,面带微笑。
他的新广播剧《夜莺与骑士》今日正式上线,发布四个小时,播放量已突破千万。
“宝,你快看!”顾骁小跑过来,递过手机,“热搜前五全是关于《夜莺与骑士》的讨论。”
“是吗?”舒璘拿过手机细看。
#夜莺与骑士广播剧舒璘#(爆)
#国防部长夫人跨界艺术圈#(热)
#声优界天花板#(新)
只是,令舒璘感到意外的事,这次的评论区两极分化严重。
“天!舒璘的声线太绝了!他的哭戏我听了十遍,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点赞52.3w)
“这才是真正的跨界王者!从政坛夫人到艺术圈都这么出色!”(点赞48.7w)
“原著粉表示这是最还原的版本!舒璘把夜莺的脆弱与坚韧都演活了!”(点赞45.1w)
“呵呵,要不是顶着‘部长夫人’的头衔,这种水平能上首页推荐?”(点赞38.2w)
“有钱真好,请得起顶级制作团队,换谁都能捧成‘声优天花板’吧?”(点赞35.6w)
“建议专注基金会,别来艺术圈抢饭碗了行吗?”(点赞29.8w)
“呵呵,靠老公资源罢了,真当自已实力派?”
粉丝们回怼也挺精彩。
“说靠关系的,知道舒璘是帝都大学的高材生吗?人家本来就是学配音的!这是专业水准!”(点赞27.3w)
“哈哈……酸鸡跳脚的样子真可笑,有本事你也配个千万播放量啊!”(点赞24.6w)
“楼上酸什么?这是舒璘买下版权的自费制作,利润都是要捐给基金会的,分明是为爱发电!”
当然也有很多中立理性的评论。
“客观说,演技确实不错,但没必要过度吹捧。艺术需要沉淀,希望舒璘能继续精进。”(点赞22.4w)
“比起争论水平,更该关注这部广播剧让多少新人开始关注这个艺术形式,这是好事。”(点赞18.9w)
“作为从业十年的配音导演,舒璘的表现确实令人惊艳,期待合作。”(认证账号,点赞41.5w)
“这部广播剧的制作水准将行业标准提升了至少两个档次,值得学习。”(知名制作人,点赞36.8w)
顾骁看着舒璘渐渐抿起的嘴唇,赶紧抢回手机:
“宝,咱不看了,这些人就是嫉妒!”
舒璘突然笑出声:“挺有意思的。”
他伸了个懒腰,“有人夸有人骂,说明我是真出圈了。”
一旁的吴杰皱眉:“要进行公关吗?”
舒璘摇摇头,唇角微扬:“不用。”
还是那句话,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他还会有很多作品,这或许就是他以后生活的常态。
得学着慢慢适应。
另一边,舒璘信息素基金会的进展却不大。
舒璘以前没介入过这些事,本以为钱到位就成,没想到实际运作起来竟如此复杂。
就算有邵家助力,卫生部开绿灯,该走的审批程序还是要走。
这就需要不少的时间。
目前,只能按程序进行,急不得。
令人欣慰的是,新型药剂的归属权终于尘埃落定。
经过邵氏集团、卫生部和基金会的三方拉锯,最终确定:
1、药剂核心专利归舒璘基金会所有。
因药剂必须以舒璘信息素为密钥,所以这一点没什么可争的。
2、独家授权生产商是邵氏集团旗下生产公司。
说实在的,也只有邵氏集团有军用级别无菌生产线,别家也抢不去这生意。
3、药剂分公益部分和市场份额,由卫生部统筹安排,避免不良资本垄断。
当公布新型药剂所需要的舒璘的信息素,需支付一定使用费时,舒璘和邵家又一次被推到舆论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