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29(1/2)
徐皇后看着神情坚定的长安,不知怎地就想到了第一次见她的时候。
那时候的长安,哪怕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但依旧是稚气未脱,在大帐内将霞姿驳得哑口无言,小小的年纪,就能窥见如今的神采。
徐皇后看着她,好像看到了年幼的自已,那时她随着父亲在马背上奔驰,大声喊着自已以后也要做大将军,又好像看到了当初披甲执锐,站在城墙上无所畏惧的自已。
她缓步走到窗边,将刚才那朵花摘下,簪到了长安的鬓边,“江宁织造那里,本宫给你匀出一个织造郎中的位子吧。”
如今的江南有多个织造局,统归于三大织造,由提督织造太监管理,其中挨着金陵的江宁织造,隶属内务府,专门为宫中供应织品和绸缎等御用物品。
徐皇后的安排,看起来是眼下最适合长安的,因为朱长春到了要选太孙妃的时候了。
长安既拒绝了私下向她提亲的人家,又回绝了徐皇后隐晦的提议,表露出绝不做皇太孙后院人的意愿。
长安和朱长春一起长大,相伴数年,哪怕二人之间的情谊坦坦荡荡,但也免不了被人窥探和议论。
之前长安带人抄写《永乐大典》的副本,或是编写轶事时,也不是没听到那些挖苦或奉承的话,她心志坚定,不受影响,但也不能拿个大喇叭冲人喊,自已的目标是在朝堂上发光发亮。
她将野心藏得很好,除了朱长春之外,所有人都以为她是为了皇太孙,好到崔万娘也曾偷偷问过她的打算。
可刚刚面对徐皇后的询问,长安就不想再隐藏了。
她赌的就是,这位出身将门,曾见过天地宽广的徐达之女,心里也有着不能诉诸于口的野望。
人的年纪渐长,就会回忆过去,怀念年少时不曾实现的追求。
这时候,有个很相似的人站在面前,勇敢的说出了同你年幼时一样的想法,大有一种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的悲壮,试问谁会不动容。
徐皇后确实深受感触,就想给长安找一个去处,不想让她在这个当口再被人议论,出去几年,相当于是外放,而且还是走的内务府,也不牵扯到前朝。
可长安却不想去织造局,因为能在三大制造局任职的,无一不是当今的亲信内侍。
织造太监不仅要负责丝织品的生产,还会作为皇上的眼线,参与地方事务的监督。
对于当今而言,长安还够不上做亲信,等她到了江宁,只会被当作吉祥物摆在一旁,她现在又没有能力去和宦官争权,只能是坐冷板凳,这远不是长安想要的。
长安:“娘娘,织造局的大人们都是忠君体国之人,对织造事务都是烂熟于心的,我去了,怕是会给大人们拖后腿,没有用武之地不重要,再影响了织造就不好了。”
“听说青州府博州的官窑已是入不敷出,我愿意前往此处,尽些微薄之力。”
徐皇后将长安鬓边的花扶正,“去吧,别辜负了自已。”
有了徐皇后的准许,长安很快就低调的出了金陵。
她被封为尚宫局司珍司的正七品典珍,负责管理金玉珠宝等贵重物品,只是工作地点不在宫中,而是远在青州府。
就在朝中为了皇长孙选妃而暗潮涌动之时,长安已经在青州府四处奔波了。
当今北征大胜还朝之时,长安正在青州府盖窑口。
庆功宴之后,有着五分醉意的当今叫住了太子和皇太孙,陪他一起前往徐皇后的寝宫。
没被点名跟随的赵王有些愤愤,被一旁的朱长墉亲热的扶了出去。
徐皇后看着酒劲上头的皇上,命人煮了醒酒汤,看着三人喝了之后,才道:“长春才多大,就这么灌他喝酒,也不怕伤身。”
皇上:“不小了,眼看就能娶媳妇了。”
徐皇后:“看中了哪家的闺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