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2:从相亲林黛玉开始 > 第152章 写小说这么难吗?

第152章 写小说这么难吗?(2/2)

目录

想到这里,钟卫华打开门来到楼梯口,拿起了一个“芦花扫帚”和灰斗,便回到了房间,这种扫帚是用芦苇穗或稻草编织,比高粱秆更柔软,适合用于室内的地面。

这年代用的大部分都是这种扫帚,还有一种是高粱秆扫帚,也称硬扫帚,一般是用于室外的卫生打扫。

至于后世使用普遍的塑料扫帚,得等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会出现并开始广泛流行。当然,不管是什么材质的扫把,都不受孩子们的喜欢,喜欢它随时会变成家长的帮凶。

钟卫华“哼哧哼哧”的干了个把小时,才把房间打扫干净,刚想坐下歇会儿,便被人找人门来了。

“卫华同志,卫华同志。”

沈星海站在招待所的楼下,不停的喊着。

“怎么了?”钟卫华来到窗户边,探出头来。

“下来一下,我有事找你。”

等到他来到了楼下,才发现沈星海手上还拿着一封稿件。

“你这是?”

“这是我前段时间写的一篇小说,你帮我看看吧,我给《人民文学》投稿,被退回来了,你能不能帮我看看,能不能改改?”

“行吧,那我帮你看看。”钟卫华看了看手表,时间还早,于是便决定帮他看看。

“你这题目不行,得改改。”他思考了一会儿,才从手袋中掏出一只钢笔,在信纸上重写了一个标题:《弄堂里的红皮鞋》。

“绝了,你这么一改,确实文艺了许多,并且还带着上海的生活气息。”沈星河就知道,来找钟卫华准没错。

“对了,你怎么会想着给《人民文学》投呢,这种小说,我觉得应该投《上海文艺》会好一些。”钟卫华头也没抬的询问。

“我当时寻思着《人民文学》不是更加权威嘛,也没想这么多,那你看我如果投《上海文艺》能过嘛?”

“改改还是有希望的。”钟卫华看完整篇小说,这才开口。

“那要改哪些地方呢?”沈星河听到他这么说,顿时跃跃欲试。

钟卫华也不废话,只是在他的手稿上,不停的修修改改,有问题的地方,他都留下了标记,应该如何修改,他也给了备注,整篇稿子,被他写的密密麻麻的,已经找不出几个空白处了。

“啊?这么多都要修改吗?”沈星河看到他还在不停的留下批注,顿时苦着张脸,原来写小说这么难啊。

“嗯,你按照我的批注来修改,我觉得过《上海文艺》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人民文学》我是不敢保证。”

“行吧,那我回去再改改看。”

眼看着沈星河哭丧着脸,钟卫华便开口,打算开导开导他:

“其实你的故事是可以的,但是缺少主题,你看看,你想写鞋厂的故事,那你为什么不把鞋厂升级成一个符号呢?”

“符号?”沈星海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广州今年出现了第一家个体皮鞋店,你知道吧?”

“嗯,我看报纸看到了。”沈星河印象还是挺深刻的,因为这家个体的皮鞋店,导致产生了很多争议和矛盾,一帮人强调“计划经济”的正确性,一帮人认为“改革开放”才是现阶段的目标。

“对,你可以就以红皮鞋为符号,将红皮鞋定性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那后面呢?怎么开展故事?”沈星河来了兴趣,一脸着急的追问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