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不俗(上)(2/2)
又道:“秦娘问我那诗是何人所作,我便不妨告诉秦娘,这‘水光潋滟晴方好’四句,正是苏先生为他在正月里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注脚。”
“即是如此,苏轼苏子瞻的面子,我是不能不给了。”苏轼的名声实在太盛,秦娘岂有不答应的道理,她几乎再未考虑,便径直应了下来,又道:
“陈小娘子,在这教坊之中,我便许你做个自由之人,除了我,你不必受他人遣配。”
陈仪真大喜,连忙站起身来行了个大礼,“多谢秦娘成全!”
秦娘见她这般知晓礼数,心下稍喜,忙对她道:“陈乐师如此才华,清平司日后仰仗娘子的地方还多,我们以后便是一家人,快别如此见外。”
这时,楼下传来一阵喝彩之声,二人往楼下一观,原来是柳雨霖一曲唱罢,她素华冰发,丽质孤高,宛若九天仙子一般,方才唱的正是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连陈仪真都听得醉了,笑着对秦娘道:
“清平司中有伶人若此,秦娘还惜我不得为内人作甚?我也算见识不少了,柳伶人若不为名伶,不知再有何人将为名伶?”
“雨霖性子太冷,她若是有陈乐师这般心性,何愁不成头牌内人?”秦娘轻轻一叹,视线从柳雨霖身上回来,又拉着陈仪真的手道:
“不知陈乐师目前可有落脚之处?”
陈仪真微微有些不好意思,道:“不瞒着秦娘,妾身这几日忙着游乐,还未得空去细细找个住处。”
“如此,清平司在保康门街有两间房,平日里只放些不用之物,乐师可暂且落脚在那儿,等物色到合适的宅子,再慢慢搬出去。”
秦娘见门口似是有多人小声议论,便朝着门口道:“都站在门口做什么?进来吧。”
清平司中乐部、执色伶人一拥而入,原来大家都得了消息,想见一见这陈乐师是何等人物。张敏舒和柳雨霖俱在众人之中,柳雨霖先对陈仪真微微一笑,以示感激之意。
张敏舒素来是个机灵之人,虽不知柳雨霖和陈仪真有什么交情,也知晓需得讨这陈娘子的好,便率先福了福身道:
“早便听闻陈乐师大名,不想却是为女子,今日一见,娘子果真不是俗人!”
陈仪真只对她浅浅一笑,“前几日我在台下听过敏舒姐姐歌喉,当真是美妙动人,日后还请姐姐照拂。”
张敏舒生怕那日对柳雨霖使心机之事落入陈仪真眼中,此刻见陈仪真甚是亲和,倒也放下心来,她正想再说些什么,又听秦娘说道:
“红玉,你先领着陈乐师在这坊中四处看一看,熟悉熟悉各个乐部、执色还有乐工。”
秦娘吩咐完,便领着红玉过来,对陈仪真道:“红玉是我们教坊的掌仪范,平日里便教习伶人各种礼仪,陈乐师,这日你先忙着收拾收拾住处,什么时候得空了,再到我这里来。”
“如此,妾身便先行告退。”
陈仪真福身别过秦娘,便和红玉出了房外,红玉边走边道:“陈娘子可知晓咱这清平司的详况么?”
陈仪真一片虚心求教,忙道:“先前有所耳闻,但并不是十分清楚,烦请掌仪范为妾身讲讲。”
红玉一笑,道:
“教坊原本起源于先唐,国朝遵循旧制,置教坊,凡四部,分为龟兹部、法曲部、鼓笛部、云韶部;各类执色,依据乐器类别分之,如笛色、筝色、琵琶色数十之种,乐工也因着不同部色而再细分,琵琶一十五人、双韵子、五弦各、筝一十二人、箜篌三人、萧二十一、笙十二人、笛七十人、排乐六十人等等,陈乐师既然入了清平司,日后可细细了解。我还有些事,不能再陪着乐师了。”
陈仪真默默记着,心里很是佩服,“妾身今日长了许多见识,多谢掌仪范费心教导,不知日后,应当如何称呼?”
“陈娘子叫我红姐便可。”红玉说完,不由又道:
“咱清平司可是东京汴梁里最大的一间教坊,共有十四色部,如此种类细致繁多,旁人是断断做不到的,陈乐师先前并未有什么声望,只凭着一首曲子入得咱教坊,这么多年,我还是头一遭见。”
陈仪真连忙谢过红玉,“红姐先忙,我自己去各处转转便是了。”
红玉点点头,便先行离去,陈仪真身边终于没了外人,连忙松了口气,对小月道:
“那日竟是没想到,这清平司里好大的阵势。”
小月哪像她这般如履薄冰,只一旁笑道:“阵势再大,不也被姐儿拿下来了么?”
陈仪真直摇头,“要不是一来柳雨霖让这曲子红遍汴京,二来我又搬出了苏先生的名号,你以为说服秦娘,入得这清平司是件容易事儿么?”
她盈盈笑着,想起那秦娘的气韵风度,暗暗佩服道:“这秦娘能统领这么大一个教坊,想必也是有些过人之处的。”
她忽而迎面却碰上两人,只听一个清亮的男声道:“清平司教头秦娘,乃是汴京城里呼风唤雨的人物,小娘子能得秦娘这般青睐,可见娘子才艺不俗。”
陈仪真抬眼一瞧,只觉得他甚是眼熟,细细一想,这说话之人不正是那日在画船之上的公子么?
作者有话要说:下周应该就能签约了~这几日憋得辛苦,后期会补上的!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