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言传身教 > 聚散

聚散(2/2)

目录

字数倒是多了不少,可有用的消息仍然不多……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季之年是他们想的那个季之年吗?

段云霁那个妖孽一般的小徒弟?

也有人如君子匪那般注意到,算上苏寂,这可是实打实的一门四人,四折金桂。

这是个什么世道!

挠墙抠门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再怎么苏寂三元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了,不如抓紧时间再多找些消息来的实在。

——————————————————————

淮州,梨园。

淮州梨园是整个东齐屈指一数的戏班子,这个名号在当今天下的戏班子中就跟如今君家是第一世家那般的含金量。

君家称霸世家靠的是世代战神和兵权,梨园戏班子靠的仅仅是两个人——南公子和季之年。

季之年是淮州第一戏词大家,而且还是一位女先生,年纪看起来也就二十多一点儿,但其写过的《桃花三阙》,仅排过前两阙便令天下听曲者疯狂追捧,虽然最后一阙始终没有着落,但丝毫不妨碍戏迷们对其的追捧。

但这季之年写出来的戏又偏偏有一个特点:主角的风姿只有南公子可以演绎。

听说《桃花三阙》第一阙问世后万人空巷的盛况惹其他戏班子眼红,千方百计的要偷出剧本企图偷偷排练。

谁知季之年发现后直接派人把戏本子送到对方那儿,扬言道,若有他人能演出南公子所演的风采她就认输,给他们戏班子专门写戏。

天下哗然。

几乎所有人都在感慨其意气用事,怕是要毁了梨园班子难得的盛况。

不过感叹归感叹,如此狂妄之人,如此好的机会,自然没有人放过,一时间《桃花三阙》的剧本天下传阅,可无论多么好的戏班子,多么多么优秀的名伶,当真都无法模仿南公子半分风华。

捧红南公子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被季之年的风度折服,无论什么戏,只要是标明季之年的名字,毫无例外在表演时引得万人空巷,一字千金,多少富人还偏偏捧着钱求她写,求南公子唱。

从先前赌约的事就可以看出来季之年随意妄为的性子,因此求戏的若非碰上她兴致上来——大多数都遭到了拒绝,为季之年千金一字的名声添砖加瓦。

如此,梨园戏班张班主看两人就跟看摇钱树一般,恨不得每天焚香祭拜供起来,毕竟三教九流戏伶最末已经是亘古不变的老话了,张家的梨园班子开了这么多年,张班头也走南闯北许来的多年,还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是以他每天看两个人就跟看两株摇钱树一样,摇钱树的世界怎么能是凡人所配企及的?

因以,季之年和南公子的房间都是独立的,这也就这样就导致了九月末,庆状元的人一窝蜂拥向梨园时张班头一脸茫然情况。

等到听人解释了原委后不禁啧啧称奇,挥散众人,寻不到季之年,张班头只好退而求其次寻找与其关系最紧密的南公子。

很少见南公子其他的事情,每天就是呆在戏园子里学习,练习。

日复一日,从未有见过厌烦。

“南公子,您知道季先生去哪儿了吗?”

南公子略一思索,“你说之年?她去京城了,她的徒弟中元,她去给他庆祝了。

“噢噢噢,那你继续继续。”张班头胡乱应了两声,忽然反应过来,“所以这事是真的?就是有时候跟在她后面的那个小少年?叫苏什么来着……”

“苏寂。还有,今天我休息,换人吧。”南公子把张班头的呼叫抛在身后。

院中有一棵桂树,不知道什么品种,长得很好看,微风拂来,细碎的小花纷纷落下,南公子看了一会儿,突然开口,“秋末了。”

张班头看着摇钱树有些沉默地站在树下,自觉不懂他们文人的心情,憋了半天才接道,“这树还是当年季先生亲手种下的,当时我还嫌占地方,没想到长成了之后还蛮香的……”

“说起桂树,这世间最好的那棵应该是金陵城承恩门前太/祖种下的那个吧,听说花开时香醉半个金陵城呢,可惜没亲眼看过一次,哪次有机会一定要亲眼看看新元折桂时的盛状……”

南公子伸手接了几朵小花,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也不知道是回应张班头的哪句话,“是吗?”

今宵别梦寒。

作者有话要说:南公子:你闭嘴,让我好好感受一下离别的气氛不行吗?

恭喜张班头达成成就:就你有嘴,一天吧嗒吧嗒的

深夜肝文,求一波收藏啊啊啊

抽空再抓虫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