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青楼梦 > 现在

现在(2/2)

目录

“什么订婚啊,我闺女今年才九岁,这也太早了吧!”

“早啥啊,这都比你高啦,正该相的时候”,那女的说着斜了我一眼,“你准备把闺女老家啊。”

“不是”,我妈慌乱的解释,“我闺女这实在太小,啥也不懂呢。”

“她啥也不懂咋知道相男人啊。”

“昨天关上门拉住人家说半天。”

“再说也就订下婚,人家又不接着娶。”

妈妈连声拒绝。

那女的越说越难听,最后骂骂咧咧的走了。

度过了两年风平浪静的时间,初中一入校,听到说一块儿入校的新生好几个都订婚了。

人家跟我不一样,人家是刻意掐第一茬尖儿的。女的个子都高,可能有一米六,那时候还都没横着长,瘦高个儿,长长的头发挑染几缕,拉的笔直,好像脸上都抹着粉,耳朵上戴好几个亮晶晶的耳钉,喷着浓烈的香水,衣服看着都是新的,内增高的鞋,白富美标配。

当时老远的走来就不一样,她们几个不知道是不是商量好的,或是有意跟风,都自学了“模特步”,就模特走的台步。

高昂起下巴,腰板笔直,腿直接走直线,胳膊摆动的幅度特别大,走路带风,轻易不拿正眼瞧人。

她们几个谁也不服谁,互相看不惯,但是又不屑于跟我们这些下等人玩儿。

她们每个都有几个跟班巴结讨好,听同学谈论说她们是“飞上枝头的凤凰。”

我当时十分不耻他人跪舔的行径,特别惊讶,怎么会有人这样的自甘下贱?多年后才懂,人家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她们搭上的都是一等一的人家,家里都是做买卖的,街面上的人家,自己家都有门面房。我们这里的人都说,“姑娘嫁到街上,一步蹬到天上”,那几个都是一步登天的人。

背地里好多人嫉妒她们,那样的人家在相亲的时候,是会让姑娘抢破头的。早早地,别人家男孩儿因为相亲,四处求人送礼的时候,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就会有好多姑娘家主动托人提亲。

女的也有资本,他们双方订婚是互相掐尖的产物,男的家庭好,但据说本人不怎么样。女的家庭条件不好,人确实一等一的人材,从小父母就盘算好让姑娘攀高枝了。

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她们都挺白,那样的人家都喜欢的这样的媳妇,“一白遮三丑”,看着像城里的姑娘。

父母有意培养才会这么白的,同龄的小姑娘会走路就要到地里帮忙,上学后地里有活儿也都要请假去地里干活儿,那时候又不时兴涂防晒霜,穿防晒服啥的,地里晒不了几天,就一个个黑的像挖煤的。

村子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有希望考大学的也是这么待遇,长大嫁“贵夫”的才会被娇养。

上述不包括我,我体弱,三天两头的输液续命,关键是对地里的东西过敏,玉米叶划一下都需要涂药才能好,我父母不让我下地,恐我有性命之忧。

她们那其中就包括,低配版的刘亦菲、□□、王丽坤。那时候都还没张开,个个青葱水嫩,骨像上的缺陷还不太明显,眼前的她们跟电视里的明星相比是低配版,主要是神似,同类型的美女吧。但是真人站一块儿,估计得是云泥之别。

都特别机灵,很有眼色,能说会道的,平时一举一动都算计得厉害。

而且人家个子高,都说“高人门前站,啥活儿不干都好看。”

初一的冬天,班里就有个女同学辍学结婚了,初二的时候听说生了孩子。

初三毕业的时候据说我们班里剩了没几个人了,少部分结婚的,大部分外出打工的。回来听说好多同学家里,会给校长送点儿礼,到了该毕业的时候,弄一个初中毕业证。也不费啥事儿,主要学校方面,数据会好看些。

少部分是父母强迫的,大部分都是孩子闹着不上学,或者干脆直接偷跑出去打工。当时身边人都说“读书无用”,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每天听人说谁谁的哥哥姐姐上大学,花了多少多少钱,结果出来找不到工作,父母被人耻笑,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

我们初一的时候,女生家里一周只给七八块钱饭钱。大人们商量着来的,见给多少都给多少。

周日下午从家里去学校,在家里吃点饭,再带点晚上在学校吃。周一早上就开始在学校买饭,一般都是买到周四或周五,虽然周六中午才回家,周六早上食堂压根就不卖饭,因为没人买,周五就没多少人买饭了。

一个馒头三毛钱,辣条一毛钱一个。家里人就是按一顿四毛给的饭钱,因为初一买零食,初二买饰品,初三攒钱买衣服,绝大部分人都花不到周六。

那时候流行从家里带鸡蛋酱,就是锅里搁油,放入豆瓣酱翻炒,打入几个鸡蛋,搅拌出鸡蛋碎,炒出香味就可以了。

就这也是少部分人才有,我们村五个女生,有两个没有的。

我有。

就因为鸡蛋酱的事,还引出一部分姑娘“卖身”,本身学校风气就不好,女生厕所偶尔会看到掉落的安全套,没用过的。

好多姑娘周末撒谎,或是在学校的时候逃课,去男朋友家里过夜,回学校的时候,三两个的互相攀比着炫耀,“我婆婆搁了两大勺油,放了四个大鸡蛋。”

“我这个三大勺油,五个鸡蛋,还放了两根火腿肠!”

我记得有个人说她婆婆给她做的香菇肉丁酱,她拿到学校里美得不行,结果好多女生抢她男朋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