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独家(2/2)
那天赶在星期六,明瑜早早地把果果和阳阳哄睡了,就凑过来跟她粘在一起。俩人兴致正高,那动作就大了一些,临到关键时刻,套套破了。当时正忙着也没考虑那么多,以为不会有啥问题,可就这么一次就中招了?
.
椿芽心说,看来她和明瑜都健康得很,只是这个娃娃来得不是时候。算算日子预产期就在明年五月底,紧接着就是三年困难时期,那可是缺吃少穿的年份啊,小娃娃养起来可不容易。
.
这个娃娃要还是不要?椿芽犹豫了一下,打算告诉明瑜。这是件大事,她不能自作主张,这也是对明瑜的尊重。
.
这天晚上,齐明瑜得知后就紧紧地抱住了椿芽。他的心咚咚直跳,过了好一会儿才附在椿芽的耳边,柔声说道:“椿芽,这娃娃养起来很辛苦,我舍不得你这么辛苦……”
.
“嗯,我明白……”
.
椿芽知道明瑜心疼她,可她还知道明瑜喜欢孩子。看他对果果和阳阳,那是捧在手心里,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教育上都毫不含糊。每天一早,就带着俩娃娃在操场上跑步练拳,晚上还要讲故事。果果就爱听爸爸讲故事,阳阳也跟着凑热闹,俩娃娃都是在故事声中入睡的。她每次看到那种温馨的画面,就倍感温暖,再苦再累也不觉得了。
.
椿芽摸了摸肚子,这是她跟明瑜的娃娃,她舍不得明瑜也舍不得。她跟明瑜一说,齐明瑜不知如何是好?想想椿芽怀着阳阳时,吃不下睡不好一下瘦了十几斤,就不想让她再遭那个罪了。可听到椿芽说去做手术也有危险,那就留着吧?
.
齐明瑜虽然不懂,可怀孕对女同志可不是件容易事。
.
他跟椿芽咬着耳朵说:“上次是不是动作太大了?以后我得注意一点……”椿芽红着脸暼了他一眼。心说,动作大?哪回动作不大?
.
齐明瑜呲着牙,嘿嘿笑了起来。
.
这是他给椿芽惹来的麻烦,就仔细回想了一下那场意外。那天晚上,套套怎么会破了呢?平日里动作也不小啊,怎么就结结实实的套着?他瞅了瞅隔间,阳阳就睡在那边的小床上。他记得阳阳从褥子底下翻出过套套,还拿着吹泡泡说是白气球,被他训了一顿,说小娃娃不能玩白气球,就给没收了。可阳阳这娃娃既顽皮又好奇,没准又趁他不注意偷偷翻出来了?。
.
想到这里,齐明瑜再也坐不住了。
.
他翻开褥子,把那盒里的套套都倒了出来,一个一个地检查着。果然,破了好几个,像是用针扎的小洞洞。他拿手撑着给椿芽看,椿芽也是哭笑不得。
.
这个娃娃啊,咋恁皮呢?这下可好,愣是多出一个弟弟(妹妹)。
.
*
-----
注1:来自百科知识
---
PS:
忙着过年呢,更晚了,抱歉哈~
过年期间,争取保持日更哈~
^_^
*
(以下请忽略)
*
到了清明前后,老天依然不肯下雨。
地里旱着,麦苗稀稀拉拉的不成样子。随着天气转暖,青沙河也见了底,露出了大片的河床。河里存着的那么一点水,浅浅的,水车也派不上用场了。姜家湾这边,就指望着那几眼旱井浇地。为了保住水源,村里组织起了护井队,维持着秩序。村民们排着号儿轮流取水用水,日夜不歇。
就这样,挺到了夏收时节。
为了防止灾民哄抢青苗,村里还组织了护田队,日夜巡逻。为了那活命的口粮就跟打仗似的,虽然只收了不到两成,可总比颗粒无收要强些吧?
夏收过后,姜茂山就把那仅有的那几袋粮食都藏了起来。
他活了三十多岁,这么紧巴的日子还是头一回遇到。家里的猪羊早就牵到集上卖掉了,实在是没啥东西可喂。还有那鸡鸭也都进了自家肚子,大牲口也卖了,剩下的那头草驴饿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椿芽说,得到来年夏天收了麦子,情况才有所好转。也就是说,一家人还得咬紧牙关挺过这一年。
就在这时,姜徐氏发现自己怀孕了。赶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了娃,可不是件好事。她有些发愁,大人都没得吃这娃能养好吗?若是不要,又舍不得。
姜老太太踮着小脚说:“茂山家的,这娃就好好养着吧?那地窖里不是还存着点粮食吗?都先紧着你和大林、椿芽他们吃。咱姜家好不容易才改了门风,说啥也要把娃生下来……”
椿芽听说后,跟娘细细询问了一番。
原来,娘肚子里的娃娃快三个月了,若是不要了恐怕会伤身体。看爹和爷爷的意思都想要这个娃。爷爷说爹都三十六了,以后怕是没有机会了。可娘呢,打着饥荒生娃娃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她哪里舍得?
最后,还是姜徐氏自己拿了主意,决定把娃生下来。椿芽不知该如何劝说?只好让娘多养着点,家务活儿她全包了。
姜徐氏心疼闺女,就劝道:“椿芽,你才十一别太累着了,以后还要长个儿呢!”椿芽抿着小嘴笑道:“娘,我不累,这点活儿不算啥……”
这几年下来,无论是家务活儿还是地里农活儿,她是愈发熟悉。她觉得自己离后世是越来越远了,那个识文断字的姜书婷早已成了过去。
*
靠着那几眼旱井,姜家湾这一带的秋庄稼终于种上了。
等到长出小苗苗时,蝗灾也如期而至。
这天中午,天气晴好。
椿芽正在院里跟大林玩耍,就听到村口的大钟“当当”地敲响了。
“蝗虫来了,蝗虫来了!”有村民大声喊着。椿芽赶紧踩着梯子爬到屋顶一看,见远处黑压压地飘来了几团浓雾,正朝着庄稼地而来。
“爹,快下地,蝗虫来了!”
说话间,村民们不分男女老少,都拿着扫帚、掸子冲到地头,往沟里撵。可那绿麻麻的一片,哪里赶得净?而那些蝗虫一点也不怕人,“咔嚓咔嚓”地咬着绿苗、吸着汁液,所到之处片甲不留,就连高粱秆子、枯树叶子都啃得一干二净。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比干旱还要吓人。
椿芽这边早有准备。她提前让爹在地头上架了几眼土灶,准备好了艾草和枯枝败叶专门用来对付蝗虫。一把火点燃后,狼烟四起,呛得人鼻涕泪眼一大把,可效果却奇好。那虫子怕火,就扑闪着翅膀飞走了。
其他村民见了,也点起火来。
地里、沟里顿时落下来一大片,绿麻麻的看着渗人。
第一批蝗虫被打退了。可接下来呢?还会有第二批和第三批,甚至更多。椿芽心想,对付蝗虫,光靠老办法恐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