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摇风雨(1).6(2/2)
只不过,身子虽然是好些了。沈宛瞧着这漫山遍野,呼之欲出的生机,却不知怎的,徒生出一种悲凉之感。
她又在想一些旧事了。
瞧着这里,这整片丘山。有着绝伦的美丽,和盎然生气。可是就在不远处的长白山、幽州……都已陷入危局。
从前,她爹爹就是为了这破碎的山河,有家不得归的。他带着成千上万的将士们,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浴血奋战。
他麾下的将士们,全都是他精挑细选,亲自演练出来的。他们个个儿骁勇善战,有人送了一支称号:“沈家军。”
秦沅看着身边的女子又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眉间也不禁锁住。经历了沈家的事以后,她似乎真的变了。
再不似从前那般无忧无虑了。
就连一双眼睛,明明是素日模样,可那眼底的光彩,却全然与素日不同。
那双眼里,像是盛着无尽苍凉。
秦沅将手中的水袋递上去,轻声唤她:“宛儿,喝一点。”
沈宛被他的声音拉回现实,伸手接过水袋,面上也挂着一丝柔和的笑意,仍不忘躬身道一声:“多谢殿下。”
瞧着她这副模样,看似亲近,可是秦沅怎能感受不到那隐隐的疏离感?
不过他也并未戳破。
说出来对他们之间或许并无好处,而他愿意更加努力让她敞开心扉。
沈宛饮过水后,想着自己即便是此时好了,待会儿坐上马车,又走在这颠簸的山路上,免不了又要止不住作呕。
到时候,岂不是又要耽搁队伍行进?
她这样想着,便觉得十分不妥。是以,她边将手中的水袋递回给一旁随侍的太子近侍,一边对秦沅说道:“殿下,稍后不若妾身随着队伍步行吧,总不好再这样耽搁。”
秦沅一听这话,还没开口,当即就在心中否决了。不管是于公于私,他都不可能让她吃那样的苦。
何况她此时身怀六甲,最是难过的时候。便说:“不可。宛儿若是觉得不舒坦,便多休息一会儿。”
“可是殿下,军机不可以贻误,还是快些上路吧。”沈宛一听秦沅这话,忙道。
前线的将士们都是和她父亲,和沈家军一样,为国为民,浴血奋战的。他们也有父母妻儿,此时援军晚了一刻,还不知有多少将士要葬身沙场。
那她的罪过可就大了。
谁知,秦沅却毫不在意似的:“不差这一时半刻的。”
秦沅说完,还干脆转向一旁候立的杨殊,吩咐道:“传令下去,全军原地驻扎,明日再行。”
沈宛一听,立时情急,忙道:“殿下不可!”
身边的杨殊听着,也不禁一拱手,对秦沅说道:“前线告急,此时不宜延误,还请殿下三思!”
毕竟他还清楚地记得,皇后的令是让他伺机而动,毁了太子。而他毕竟是北越的子民,可不愿就这般毁了他的国。
秦沅看着拱手拒传令的杨殊,面容立刻冷了下来,说道:“怎么,孤的军令传不下去了么?”
杨殊闻言,身子又低了一些,连忙道:“末将不敢,只是此时实在情况紧急,殿下是三军主帅,殿下的军令末将不敢不听,只盼殿下三思!”
沈宛在旁看着,大约也瞧出了些,这杨殊似乎实在很不受太子爷待见。每每一说什么,就叫秦沅冷了面色。
这样想着,沈宛竟觉得颇有些安心。太子既然能对杨殊这般,自然是对他有防备之心,日后也不会因为信任杨殊,而吃什么大亏。
只是这杨殊放在身边,也实实在在是个危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引爆了的。
不过此时,她也是希望秦沅早早赶路,不要延误了战机。
只有这一仗打的好了,他的命运,才有一线转机。
是以,这一仗不止是为了北越的疆土,为了黎民百姓,为了江山社稷,更是为了……逆天改命,让他逃出上辈子不幸的命运。
上辈子他们在一同赴死,含恨九泉。她能重来半世已是不敢求的了,便只盼着他下半辈子能好好活下去。
秦沅自然不知道她想了这么多。只知道,她最后说了一句:“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没想到秦沅此时面色更差了些。不过并未对沈宛发作,而是不悦地横了杨殊一眼,说道:“孤倒瞧着你比孤这个主帅还着急,叫前锋带着两万精兵速去前线支援,其余的随孤原地休整,半个时辰后再赶路。”
这一回,杨殊再没了话,给秦沅行过礼后,便忙去传军令了。
**
汴京城,东宫。
太子出发以后。因为掌事的蔡和,和素来管教下人的元水都留在了宫中,是以,东宫之中,上上下下,仍是井井有条的样子。
因为太子离宫。东宫阖宫上下变得格外安宁,不过很快,似乎连一点儿波澜都没有。从里到外,没有什么生气。
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看起来,事实上内里早已暗潮汹涌。
事实上,太子殿下的队伍才刚走,东宫之中,就已经覆地翻天了。
东宫原本养了一批影卫,由许蒙掌管。此番太子爷挂帅出征,路途艰险,包括许蒙在内的大半影卫全带上了。如此一来,东宫中原本监控他人眼线的人手就少了一大批。
不过东宫主子都不在了,也不大需要这些了。
太子一走,东宫中所有事情,都交由太子掌事——蔡和主理,暮云殿总管——元水协理。
是以,这一日,秦沅的队伍浩浩荡荡一走,蔡和命人管严宫门,封锁所有出口,下了这样一道令——
“自即日起,除非殿下归来,宫中明令,否则东宫一律紧闭宫门,只留一个西角门,以供平日采买。”
蔡和在东宫掌事许久,处事公道,底下的人自然领了令,莫敢不从。
蔡和下完了这道令,便令底下的宫人都散了,自己则领着一队影卫,径直去往观潮楼。
另一边,元水也领着人回了暮云殿。
紧张的气氛似乎很快就蔓延到了东宫每一个角落。此时此刻,整个东宫,都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不过却并没有一个人敢说什么,所有的宫人一律自顾自做着自己份内的事,都怕不好的事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其中也有知晓东宫局势的人,自然知道蔡掌事此去观潮楼是为的什么。
毕竟观潮楼的主子宛姑娘都不在东宫了,给你一个身份比较敏感的,大约就是,原本在暮云殿伺候,后来被调到观潮楼的淑云了。
事实也确是如此,蔡和领着人,一进观潮楼就直奔着淑云的住处去了。
有年岁小的宫人出来看,也被刘嬷嬷叫了回去。当蔡和站到淑云面前的时候,她却并没有什么惊讶。
只是自己嘟囔着:“终于还是来了吗?”
蔡和公事公办:“既然已猜到了,那咱家也就不多说,淑云姑娘好自为之吧。”
说着便下令手下的人将这件屋子封死,外头上了把大锁,还令两人看守。
元水那边,他本就是暮云殿总管。带着影卫回了暮云殿倒是并未引起什么注意,只是二话没说,叫人将碧洗所住的小院子封了。
碧洗原本待在屋子中,一听到外头突如其来的声响,便打算出门去瞧。谁知道门还没出,便被两个人拦住了。
碧洗大约也能察觉出来事态不对,她并不是什么沉得住气的性子,当即便厉声说道:“大胆,我是暮云殿一等宫女,谁敢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