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摇风雨(1).16(2/2)
她身量娇小,被他按在怀里,整个人都靠在他的胸膛上。
沈宛知道这是他的告别,不禁脱口而出:“二哥哥……”
秦沅面色未变,只是垂下的手紧紧握成拳头,手背上的青筋和拇指上的墨玉一般颜色。
他倏然低下头,在她的头上印下一吻,低声说了句:“等我。”
然后便将她推到身边的许蒙边上,扬声说了句:“带她走!”
沈宛原本只是忧心他,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可是这时,听到他一声令下,就要她走,不禁唤道:“二哥哥!”
许蒙不敢拉她,眼见着她又要扑到他那儿去,秦沅退了一步,别过头去,只对许蒙说:“带她走,走!”
说完,便再也不回头,径直结果一旁军士递来的刀,拔出刀去,向着已经整好军的将士们走去。
原本安安静静的旷野,此时突然变得嘈杂声来,滔滔的喊杀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伴着刷刷而来的如林箭雨……
有另一只军队冲杀而来。
沈宛远远瞧着他们的打扮——是匈奴人。
这边秦沅也已经披甲上马,举刀应战。
两方人马几乎是顷刻间陷入了混战。
此时,头顶箭雨,好不危险。许蒙也顾不得其他,伸手将挣扎着要去找秦沅的沈宛拦下来,一路拉到一旁的马车上。
沈宛极不情愿地坐上马车,只能打着帘子去看远处的秦沅。
他在人群中那般显眼,几乎不用找,一眼就能看见他。
她这一眼不看还好,一看去,却正见敌方两个将军打扮的人正与他缠斗,身边的将领虽然都在极力照应,可敌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将旁的人都拖住。
她看的时候,恰巧看见他刚刚利落地躲过一招,另一边还一刀劈过去,将那将军的甲胄都划开了。可是终究是双拳难敌四手,正在这时,背后的人却一刀砍去。
此时此刻,正是最危险的时候。
许蒙也看到了这一幕。
他平日里的职务就是保护太子殿下,纠结一瞬,即刻便对沈宛拱了拱手,说道:“姑娘在此稍候,太子殿下有险……”
还没说完,就见沈宛十足着急地打断:“快去!”
许蒙走后,沈宛才发觉自己陷入了一个极大的危险当中。此时,她一个弱女子,还身怀六甲,被孤身一人困在战场上。
周围到处都是厮杀声,她不是不怕的。
是以,她便小心翼翼地缩在马车里,生怕有人注意到这里。
只不过她的运气委实背了点儿,千躲万躲,竟然还是被敌军发现了。
就在她以为敌人那柄冷剑将要刺入她的胸膛,她这一生,又要就此了断的时候,她别无他法,只能下意识护住自己的小腹。
想象之中的痛感并没有传来,取而代之的是两剑相撞的声音。
沈宛倏然睁开了眼,原来是杨殊不知什么时候纵马前来,此时正执剑护住她,与那敌人缠斗起来。
可是敌人众多,杨殊一人之力应付数人已是极限,还要照看沈宛,实在是有心无力,不一会儿,身上已是挂了大大小小的彩。
眼见着一个敌人趁着他闪躲的时候,已越过了他,将大刀劈向马车,那刀锋之凌厉,仿佛瞬间能将这马车劈成两半。
说时迟那时快,杨殊迅速反应过来,飞起一脚就踹向持刀那人,而后借着这力,径直从他原本骑着的马上了拉车的马,趁着战场混乱,也没管方向,就一路飞驰出去。
他驾着马车走得极快,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冲出了战场,后边却仍旧有敌人追击。
此时夜色深沉,敌人手上有火把,而他们什么也没有,只有靠一双眼睛,在这深夜的山路中纵马飞驰。
果不其然,一不小心,就驶到了绝路。
杨殊停车下马,又抽出腰间佩剑,眼看着敌人呼喊而来,越来越近。
他站在车外,用只有他和沈宛两个人听得见的声音说道:“宛姑娘,稍后末将引开敌军,您趁乱逃走,记住,尽量走些小路。”
沈宛一听,知道杨殊这是要舍命掩护她走了,虽然前时总觉得这人有问题,可是今日这样的情形,却只记得感动了。
不禁开口:“杨将军……”
还未及杨殊再说话,那骑马而来的敌军却已经到了近前,杨殊冷剑扬起,只长呼一声:“走!”便飞身应战,与敌人斗作一团。
沈宛知道自己此时在这里也只能是给他添乱,幸好此时他们所在的这处山崖旁地形崎岖,又没有什么光亮。她便趁着此时没有人注意到她,悄悄溜下马车,在近处找了个很难被发现的地方躲起来。
杨殊不愧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此时不需要护着沈宛,只需注意面前的战局,与几个身高体壮的匈奴人打斗起来竟渐渐占了上风。
不一会,地上已经横七竖八躺了好几具尸体,剩下的人看着情形不好,也不恋战,连忙跑路了。
待到敌人都走了杨殊才稍稍松懈了一些,转过身,准备去寻找沈宛。
可是不料,正在这时,原本已经倒在地上的一个敌人突然猛地抬起手中的刀向着杨殊砍去。杨殊被对着他,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躲了,眼见着那大刀就要直直看向他的腿,谁知……最后一刻,那匈奴人的手却又垂了下去。
杨殊转过头,就见沈宛径直看着地上的敌人,手上还保持着扔石头的动作。
见到杨殊在看她,她有些不自在地笑了笑,问道:“杨将军,你没事吧?”
“多谢宛姑娘救命之恩,我没事,宛姑娘受惊了,是末将之过。”
沈宛一听,连忙摆手:“不不不,杨将军,应是杨将军对我有救命之恩才是。不过眼下,此地不宜久留,咱们还是赶紧回去找殿下他们吧。”
听了沈宛这话,杨殊不禁看向远方,燃着战火的方向。想到出征前皇后交代他的任务,他现在确实应该回去。
可是想想匈奴人突然出现,还来势汹汹,此处与边境尚且有些距离,莫不是边境几城又出了什么问题。若真如他所想,此次一同前来的将士们,岂不是要白白葬身于此?
杨殊这样想着,面上也是沉思的神情。沈宛见他许久不说话,便问:“杨将军?怎么了?”
“宛姑娘,末将恐怕现下还不能与殿下汇合。”
“为何?”
“方才在前线,涌来的匈奴兵绝不在少数,没有准备,我军未必是其对手,为今当务之急,是要回京去搬救兵。”
说到这儿,杨殊顿了下来,看向沈宛:“末将先送宛姑娘回去,再自行回京吧。”
沈宛原本想一口应下,可是开口之前,却突然想到,杨殊刚才的话,是说北越军此时十分危险,那就是秦沅十分危险,若是还耽误杨殊的时间送她回去……岂不是更让他身陷险境么?
况且,她若回去了,他必得分神来照顾她,岂不是给他添麻烦么?
是以,思来想去,她还是说道:“杨将军,我和你一起去。”
**
他们回京只有一辆马车,不用像来时一样跟着大部队,走大路,浪费了许多时间。
此时杨殊挑了些近路,竟只用了七八天的时间,就赶回了汴京城。
一会到京城,杨殊来不及将沈宛送回东宫去,只将她带回自己府中,便换了朝服进宫去了。
可是进了宫,他才知道自己还是来晚了一步。
原来就在半日前,才有军士传信而来,说是匈奴兵突袭,我军伤亡惨重,太子不幸罹难,已经阵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