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2)
带齐了村里的青壮,周村长透过长者传话,想要跟隔壁村谈一谈。隔壁村的人欣然赴约。
两个村子的人一见面分外眼红,勉强拉住了,眼刀子嗖嗖的飞,这个说你们不厚道,那个说你们不干人事。怎么就不干人事了?原来是那独自取水的小女孩,早年父亲就死在了战场上,前段时间兄长也去参加了征兵,家里剩下的就是孤儿寡母。欺负这样的小女孩,可不是不干人事?!
周村长自知理亏,在这一节上不在强辩,转而说起他们被打伤的人,结果隔壁村的人也有人被打伤了,还伤的挺重,隔壁村村长翻个白眼,“我还没去找你们要药钱呢,你们倒是上门来了!”
隔壁村村长嘲讽着说,大家都是同一个县城的,也没必要闹的这么僵,两边的医药费就互相免了,也不必赔来赔去,但是作为吃亏的而一边,以后再来取水,不能限制数量。
而周村长前脚刚走,后脚隔壁村那受重伤那人就活蹦乱跳的起身,“可以起来了吧?躺着我背都痛了。”
“起来吧,没外人了。”隔壁村村长主动伸手拆下了沾血的纱布,“最近别出村子了,就在家里呆着。”
“那不是给我闷坏了?”
“你呆上半个月,后面随你。”隔壁村村长瞟他一眼,“只要不漏馅。”
“好嘞!”
周村长可说是铩羽而归,一点好处没捞到,还被迫跟隔壁村达成了取水的共处条件。而且考虑到受伤的人也是为了村里受的伤,还要自掏腰包买了药材上门。
于是,两村之间的暗潮表面上是平息了,但是如果水源继续紧缩,谁也说不准不会继续爆发冲突。
时间再次一晃,晃到了更炎热的初夏,倒是陆陆续续的下了几场小雨,刚刚沾湿了地里的苗就没了,勉强算是浇了水。
有经验的老农都对着田里直叹气,遇上这样的天气,只怕今年的收成好不了,而且已经县城戒严的影响,连出门找活儿干都不行,于是村里人整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到处走亲戚,看看能不能从亲戚那里借到点钱先过了这个夏天。
施大娘来来回回接待了好几拨的人,都是想要上门借钱的,施大娘也不能说大大方方的借,只能多塞了十几斤杂面,只有特别亲近的人才借了些钱。
叶邦数着他的小黑罐子,里面的钱不仅没减少,还多加了十两,幸好因为县城戒严风声紧,私盐买卖最近根本没敢做,叶邦想要探查陆明是不是有上线,也无从下手。他现在看着这钱就犯愁。
周建山登门想要借钱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就把钱借了。
“周大哥放心,这钱我不急,你随意用。”叶邦猜到周建山之前赚的银子应该买药花完了,又没有继续贩私盐,手头肯定很紧。这钱来的容易,他就没放在心上。
周建山拿着银子感慨万千,自己走了那么多亲戚都没借到,反而不抱希望的地方借到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