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取经汪秀才(2/2)
说完,农庐哈哈一笑。现在气氛轻松多了。
“这就是境界上的差别。”汪秀才说道。
巫青继续提问:“那如何焙茶为妙?”
“用温火焙茶为妙,这是古人制茶技术。焙茶是为了再次清除茶叶中的水分,以便更好地保藏储存。”汪秀才不愧是当地茶界名流。
巫青称赞道:“您真是行家里手,令人敬佩!”
在这荆山深处,自古贤达之人就不少,关键是你得做个有心人。
汪秀才浅浅一笑:“有一句诗说得好,夜火焙茶香。”
他俩用心聆听。
“雨前茶,最好是在四月五日到四月二十日左右采制为宜,用细嫩芽尖制成的茶叶为妙。”汪秀才头头是道。
巫青说:“嗯,记住了。”
“这样,茶是好茶,水是好水,那茶香就不在话下了。”汪秀才一语中的。
看时候不早了,巫青与农庐起身,一同与汪秀才道别。
“打扰先生了,多谢指教!”农庐说。
“不用客气,欢迎再来寒舍品茶论道!”汪秀才今天很开心。
于是,农庐就把事先备好的两包天心岩绿毛尖赠给汪秀才:“这是我家自产的毛尖,请您笑纳!”
汪秀才是个嗜茶如命的人:“好的,我就收下了。”
他俩告别汪秀才。
一路上欢声笑语,他俩觉得今天不虚此行,长了见识,结识了高人,收获满满。
在回家的路上,巫青说:“回去后,我们好好试一下,让上好的山泉水泡雨前茶,古法焙茶也要弄懂弄通。”
农庐说:“好啊,娘子说的是。”
茶叶如何才能耐泡呢?
这对于开茶坊的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茶叶二三泡就淡了,茶客就得重新泡茶,茶叶的投放量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如果茶叶能有个五六泡,那就可以节省茶叶的投放量,长此以往,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个问题,他俩当然要慎重考量。
这天,巫青与农庐正在一起探讨此事。
巫青说:“茶叶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影响耐泡度。”
农庐“嗯”了一声,接着说:“全是芽尖的茶,也就是更为娇嫩的茶叶不耐泡,而那些一芽二叶或三叶的茶则相对耐泡得多了。”
这在而完整度上,它是和耐泡度成正比的。
巫青想了想,说道:“茶叶制作中的揉捻程度影响耐泡度。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农庐点头,说:“是这个道理。”
巫青喝口茶,又想了一下,说道:“泡茶过程的诸因素影响耐泡度。泡茶过程中,泡茶者所决定的投茶量、注水量以及水温等都会对茶叶耐泡度产生影响。”
农庐具体谈道:“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水温越高,冲泡的茶叶耐泡度就越低。”
巫青连连点头,然后说:“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同样影响耐泡度。这两个是息息相关的。”
这就是说,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