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黄老爷子爆出秘闻,孙支队长陷入两难(1/2)
晚上九点钟,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卸下疲惫、享受休息的惬意时光。然而,在东原市化肥厂的家属院,夜幕之下,有一群人的工作才刚刚拉开沉重的序幕。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孙茂安,这位眼神锐利、作风硬朗的老刑警,亲自带领着一支精悍的队伍,悄然埋伏在化肥厂家属院,等待着一个人的出现。
几个蹲守的同志挤在一辆不起眼的面包车里,借着微弱的车内灯光,匆匆吃着早已凉透的盒饭。饭菜的香气混着车内闷热的空气,让人食欲全无。
郑良江一边嚼着馒头,一边压低声音,半开玩笑地打破了压抑的沉默:“孙支队,您说咱们干的这工作,天天跟演谍战片似的。说是紧张刺激吧,可实际上呢?就这么干巴巴地蹲在这儿,跟木头桩子似的,死死盯着人家,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那点异常举动,也太熬人了。”
孙茂安靠在座椅上,胸前随意摆放着一本《半月谈》的杂志,那是他在闲暇时的精神慰藉。
此刻他闭目养神,听到郑良江的话,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良江,咱们干刑警的,就得有这份耐心和定力啊。这次任务简单,就是抓一个妇女嘛,但是得把影响控制到最小,这是丁局长亲自交办的。”
这件事,这是事搞大了,我听说今天李显平书记和李尚武局长是去省城挨骂去了。不然丁局长也不会这么上心嘛。
旁边一人道:“你懂个屁,这抓的人是地区政法委老罗书记的儿子,被杀的又是在职的审计局长,这事是有政治影响的。”
孙茂安闭着眼,慢慢的道:“对喽,懂得从政治上考虑问题了。你们几个小子,都办过杀人案,但是这个案子,算不上大案,但绝对算的上是要案,办这种案子,要小心点啊,要考虑影响,你们想啊,黄桂已经被咱们抓了,要是这会儿再风风火火地把他媳妇带走,他家那孩子可怎么办?干公安的,一定要有良心啊,不然的话,要出问题。”
此次行动,孙茂安之所以亲自带队,在黄桂家门口的胡同里蹲守黄桂的媳妇,背后有着复杂而严峻的考量。任务本身并不复杂,黄桂的媳妇九点钟下班,等夜深人静、四周邻居都进入梦乡,黄桂家的孩子也沉沉睡去后,再展开行动,带走相关人员,追回涉案资金。但往常那些普通案件,孙茂安只需在后方指挥调度即可,这次却不同。案件不仅牵扯到一名正县级干部,更与政法委书记的儿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孙茂安清楚,丁局长对这件案子,太过上心。这层层关系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市局领导丁刚局长在部署任务时,三令五申,反复强调务必严格控制事态影响,不能出半点差错。孙茂安自然明白,顶头上司丁刚到底在担心什么!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寂静的夜愈发深沉。转眼间到了十点钟,车窗外一片墨色,伸手不见五指。寂静的胡同里,路灯昏黄,平日里常见的狗吠声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整个世界仿佛陷入了沉睡。
化肥厂作为东原的大厂,有着一千多名职工,这些职工们分散居住在东西两个家属院。
黄桂作为厂里的驾驶员,收入不算低,但一直没有分下房子来。他家的房子还是黄桂老父亲在岗时厂里分配的福利房,如今一家三代人,挤在眼前不远那处略显陈旧的小院子里。好在早年家属院给技术人才分配的住房相对宽敞些,三间相连的堂屋有东西两个卧室,坐南朝北的小院里还有东西两个厢房。东面是堆放杂物的小屋子,西面则是烟火气息十足的小厨房,院子里还有个小门楼,刚好可以停放自行车。二三十平的小院,被黄桂年迈的父母精心打理着,种上几盆花花草草,倒也显得温馨精致。若不是黄桂沾染上赌博这个要命的恶习,这样的家庭,在旁人眼里,着实是安稳幸福、让人羡慕的。
又过了漫长的半个小时,四周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彻底陷入了死寂,唯有头顶的夜空中,偶尔传来一声不知名鸟儿的啼叫,在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兀和刺耳。郑良江实在按捺不住,轻轻碰了碰正在打盹的孙茂安,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孙支队,差不多了吧?都十点半了。”
孙茂安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睛,眯着眼问道:“几点了?”旁边刚看过时间的同志立刻小声回道:“孙支队啊,现在已经十点半了。”孙茂安揉了揉太阳穴,思索片刻后,语气坚定地说道:“不着急,再等一会,等到十一点,十一点准时行动。啊,今天行动简单。”
时间在众人的紧张等待中,艰难地挪动着脚步。终于,收音机里传来了清晰而洪亮的声音:“北京时间23点整!”这声音仿佛是一声号角,不用人提醒,孙茂安立刻清醒过来,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果断地下令:“行动!”
两辆早就停在暗处的面包车悄无声息地靠近,车门迅速拉开,七八个队员鱼贯而出,动作敏捷而轻盈。孙茂安压低声音,目光如炬地叮嘱道:“都注意克制,咱们这次主要是来找那50万赃款的,千万不能节外生枝。记住没有?”
众人在黑夜中一边小心翼翼地前行,一边轻声回应,声音虽小,却透着一股坚定。很快,队员们打着手电筒,借着微弱的光线,悄然而迅速地来到了黄桂家门口。几名行动队员配合默契,三人一组,一个踩着另两人的肩膀,准备翻墙而入。
孙茂安道:“干啥,下来,敲门就行。”
原本,市公安局设想的是能够心平气和地与黄桂家人沟通,顺利拿回赃款。但黄桂媳妇藏匿50万现金的行为,早已表明她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而且选择了不配合公安机关的工作。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她的这种行为,已经让她从一个无辜的群众,转变成了犯罪嫌疑人。市公安局此次行动,就是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一定要让黄桂家人交出那50万。可众人心里都明白,黄桂家人肯定不会轻易就范,所以才采取了这样“先控制局面,再谈判”的行动方式——若黄桂家人拒不交出50万,就只能将黄桂妻子带走。这,是孙茂安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毕竟一个家庭在短时间内失去两个顶梁柱,对孩子和老人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
郑良江上前推了推门,发现门虽有松动,但打不开。他皱了皱眉头,回头看向孙茂安。孙茂安随即拍了拍门,这个时候的拍门声,顿时引起了一阵狗的狂吠。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屋内很快亮起了灯,一个警惕的声音厉声质问:“谁在拍门?大半夜的,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郑良江大声回应:“我们是厂里保卫科的,把门打开!”
屋内沉寂了一会儿,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隐约还能听见有人在嘀咕:“保卫科的?这大半夜的,来敲门干什么?”
厂保卫科都是各厂的强势部门,保卫科的同志,也穿警服,可以在厂区内行使一部分公安职权,所以一般的工人家庭,对保卫科是颇为尊重的。
郑良江和孙茂安都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七八分钟后,黄桂的父亲黄老爷子拿着手电筒,透过门缝向外照了照,光线在黑暗中摇曳。
黄色的电光照在孙茂安的脸上:“老爷子,我们见过面,还记得吧?把门打开吧。”
孙茂安语气尽量缓和地说道。黄老爷子迟疑了一下,或许是想起了之前的见面,又或许是感受到了市公安局的坚决,最终还是打开了门。门一开,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黄桂的老母亲披着一件略显破旧、洗得发白的蓝色外套,颤巍巍地探出身,眼里满是担忧和不满,说道:“大晚上的,保卫科怎么又跑到我们家里来了?我们这平头老百姓,可经不起你们这样折腾啊。”
门一开,七八个队员手持手电筒,迅速涌进院子,光线在院子里晃动。黄桂的老父亲急忙张开双臂阻拦,声音里带着焦急:“那个屋是儿媳妇和孙子在睡,你们不能进去!孩子明天还要上学呢,别吓着孩子。”
孙茂安看着眼前这一幕,作为在基层公安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刑警,他太清楚了,黄桂和他的家人是不同的个体,黄桂犯下的错,不应该让他的家人都跟着承担。从某种意义上讲,黄桂的家人也是受害者,正因如此,他才会在行动中如此犹豫不决,既想完成任务,又不想过度伤害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
孙茂安摆了摆手,说道:“这样吧,大家都先到门口抽支烟,给我点时间,我跟黄老爷子单独了解下情况。”
众人依言退到门外,院子里暂时安静了下来。孙茂安掏出烟,递给黄老爷子一支,自己也点燃一支,香烟的火光在黑暗中明明灭灭。递烟、抽烟,在这一刻,既是一种拉近彼此距离的社交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对方放松警惕。孙茂安深吸一口烟,缓缓开口道:“黄老爷子,我们这次来,不能空手回去。有些事,我们不想说得太明白,但不说清楚又不行。您知不知道,在您儿子出事之后,前不久一个晚上,有人给了您家一个包,里面装着50万现金。这笔钱,我们必须要拿回去。”
黄桂的母亲一听,顿时急得跳脚,脸上满是惊慌,想要辩解:“公安同志,你们可别乱说啊,我们家没拿什么钱,这不是冤枉人嘛!”孙茂安抬手示意她先别说话,语气严肃地说:“您先别急着否认,听我把话说完。咱们都是讲道理的人,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心里都清楚。”黄老爷子也喝止老伴:“老婆子,别多嘴!听孙公安把话说完。”
孙茂安深吸一口烟,继续说道:“老爷子,钱这东西,谁都喜欢,这是人之常情。但不属于自己的钱,绝对不能拿,拿了就是违法。这50万,是罗腾龙从公司账户上挪用的,说白了,这钱就是他偷的,这属于赃款。而且,他给您家这笔钱,就是想让您儿子替他顶罪,保住他自己的命。当然,您要是说不知情,那也没关系,我们就只好请您儿媳妇来解释了。我希望您能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是为了你们这个家好。”
黄老爷子默默抽着烟,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孙茂安紧紧盯着老两口的反应,心里已然明白,老爷子大概率是知道这笔钱的事。换作旁人,如果真的不知情,早就大声反驳,甚至会生气发火了。
孙茂安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老爷子,儿子啊被抓了,我们也不想把事情做绝,不想再把孩子他妈带走。要是那样,钱没了不说,你们这个家可就彻底毁了,孙子还那么小,以后可怎么办?您好好想想,把钱交出来,这是最明智的选择。”说完,孙茂安不再多言,静静地抽着烟,给老两口时间消化这些信息,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就在这时,对面卧室的门帘突然被掀开,一个穿着化肥厂工装、头发有些凌乱的三十左右,颇为丰盈的女人走了出来。孙茂安一眼就认出,她就是黄桂的媳妇。之前在调查过程中与她见过面,那时孙茂安就觉得她有些不对劲,眼神躲闪,神情慌张,当时还以为是她丈夫刚被抓,情绪受影响所致,如今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