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 第502章 朝廷出使(中)

第502章 朝廷出使(中)(2/2)

目录

至于河北地区,情况就更为严重了。

各地的太守和世家豪强们,为了抵御黄巾军的进攻,纷纷对武库中的军械下手。

由于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朝廷根本无暇顾及这些行为,自然也无法追究责任。

此外,各地的黄巾军在攻破郡县后,又席卷了一大批武库中的军械。

再加上从中平元年开始,一直到如今的中平三年,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

为了满足关中皇甫嵩四万大军以及长沙盖勋两万大军的军械需求,朝廷不得不不断地从各个武库中调拨武器装备。

此外,还有河内太守丁原所统领的三万大军。

不仅如此,刘宏为了重新组建被李渊击溃的北军五校,同时也是为了防范李渊可能的南下行动,他还在西园大规模地招募士兵。

经过这一系列举措,如今的大汉,兵员数量如火箭般急剧增长。

各地属于朝廷中央的军队人数已经不下十五万之多!

而且,这还尚未将一些边防部队以及各郡的地方武装力量计算在内。

光是朝廷直接调动的兵力,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十五万人!

需要指出的是,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前,朝廷的中央军主要由北军五校、三河骑士以及部分皇宫守卫组成,总人数加起来都未曾超过五万。

这是因为东汉时期实行的是募兵制度,即通过招募品行良好的子弟入伍,经过短短一两个月的简单训练后,他们就能够直接奔赴战场作战。

正因为如此,东汉并不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队。

然而,如今大汉却维持着如此众多的兵力,其目的不言而喻——显然是为了防备李渊。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关中和荆南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不断牵扯朝廷的精力,恐怕朝廷早就对李渊采取行动了。

哪容得了李渊这么嚣张。

在彻底弄清楚了李渊的目的之后,朝堂上下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既然无法阻止李渊的行动,倒不如派遣使者前去安抚一下他。

毕竟,定襄、云中、五原这三个郡本来就是并州牧的管辖范围,如果李渊想要拿走,那就让他拿走好了。

这样一来,李渊就会与鲜卑、乌桓等胡人接壤。

当面对匈奴、鲜卑、乌桓等胡人的兵锋时,李渊必然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而对于大汉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必要的时候,大汉完全可以联合匈奴、鲜卑、乌桓等势力,一同对李渊发动进攻。

如此一来,还能够借助胡人的力量来消耗李渊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关中地区的叛乱,由于叛军内部自相残杀的缘故。

皇甫嵩一心想要将叛军驱逐出三辅地区,如今看到了机会。

然而,他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缺乏骑兵。

面对那些来去如风、机动性极强的凉州叛军,皇甫嵩的军队显得颇为被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