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 第157章 海子新作!好!好!好!

第157章 海子新作!好!好!好!(1/2)

目录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眼泪。

当我们翻开历史课本的时候,无数人的人生都被凝缩成为了其中的一两句话。

可真正处于其中的人,他们的伤痕与痛楚,往往只是来自于历史的一粒尘埃罢了。

人类总是这样,感性的时候,会因为一点点的小事而感动落泪。

但理性起来时,看着历史画卷上的千万人的悲剧与痛苦,也只会感叹一声滚滚长江东逝水罢了。

特殊时期。

在后世没有经历过的年轻人眼中,不过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就是车轮在走直线的时候,偶尔拐了一个弯罢了。

可对于亲历者们而言,却往往有着一辈子都难以释怀的伤痕。

所以……

当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发售出去之后,无数刚刚平反回来,回归到工作岗位上的知识分子们,看到了这一篇《伤痕》,全都怔在了那。

京城,某部委大院。

刚恢复领导岗位的某位花甲老人,上班的时候,随手买了一本刚出的《人民文学》,准备上班无聊的时候好好看看。

可刚在办公室坐下,翻开第一篇《伤痕》的时候,却是整个人都……深陷入了其中。

伤痕啊伤痕!

一下将他身上的伤疤全都给揭开了。

只不过,他和故事当中的主人公不一样,他是平反回来之后,发现自己的儿女全都已经因各种原因过世了。

如今孤家寡人的他,哪怕从最难的时候挺过来了,却似乎又失去了所有的精神寄托。

他犹记得,刚知道平反的时候,是多么的喜极而泣。

可回到了京城后,从街道办主任那里知道,自己的儿女都去世了时,又是哭得如此的癫狂。

特殊的动荡,一种说不出来的宿命感。

在看到《伤痕》这篇小说之后,彻底地在他的心里引燃了起来。

“好啊!这篇《伤痕》写得太好了。特殊时期,让多少人的骨肉分离,让多少人陷入一生的悔恨当中啊!

这篇《伤痕》真的是写到了我的心坎里去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放下《人民文学》后,老人却再也不想往下看其他的文章小说了。

他久久不能平静,脑海当中将这十年来所经历的一切悲剧与苦痛都给过了一遍。

然后立马下定了决心,拿出了稿纸和钢笔,随着笔尖在纸张上沙沙沙的划过,用一字一句,去重现自己这十年来逝去的光阴。

……

而以上这样的场景,不仅是发生在部委大院这样的高级干部身上,还有许许多多此时依旧还处于劳改农场,处于农村基层的知识分子们。

他们憋着的十年,终于有人用一篇小说给说了出来,简直是在为他们这个群体在发出了声音来呀!

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写出这篇《伤痕》小说的作者,竟然是写出《一代人》来的大诗人海子时,就更是彻底成为了海子忠实的书迷了。

在基层,一本《人民文学》往往都是大家一起凑钱买来的,回去之后,你看完之后我再看,谁有空谁看。

往往纸张都要被翻到皱起泛黄,有些好的文章,还会被翻上无数遍。

而这一期的《人民文学》,单就《伤痕》这篇小说,就快要被翻烂了。

大家都纷纷愤愤主人公和母亲划清界限的冷血,却又在最后感慨,主人公后悔了,母亲却已经去世了,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无法弥补了。

时代的裂痕,就这么彻底地凝固在了那,成为了个人永远的伤痕。

人们常说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本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观看和思考,往往有不同的感悟。

《伤痕》也是一样的,不同经历的人,看到《伤痕》之后,都能从里面不同的角色,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的人觉得,自己是那个和母亲决裂的主人公,有的人却认为,自己是那位被打倒伤心欲绝的母亲。

但最终毫无疑问的是,《伤痕》火了,成功了,甚至刚发售第一天,就有激动的京城书迷们,跑到了《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编辑部来。

主编张光年都愣住了,《人民文学》复刊以来,上面发表过的稿子不少,精彩好看的小说也比比皆是。

但从来就没有一篇小说,能够像《伤痕》一样,如此迅速地引发轰动的效应来。

“海子呢?海子在编辑部么?他写的《伤痕》太好了,我们要见海子。”

“编辑同志们,写出这篇《伤痕》的作者海子,和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一代人》的大诗人海子,真的是同一个人么?”

“《人民文学》的编辑们,你们的眼光真的是太好了。这篇《伤痕》写得太棒了,我看着太感动了,真想当面见见海子呢!”

“我可以给海子写信么?请你们编辑部将海子的通信地址给我吧?我有一肚子的话,想要和海子说。”

……

和诗歌的短小精悍不同,一篇《伤痕》,大几千字,里面所能描述和阐述的内容,让读者们对海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文笔真好,他写出来的故事,怎么就会如此的真实和动人呢?

感受着围在编辑部门口的这些狂热读者们,主编张光年也只能赶紧呼吁他们冷静下来,说道:

“大家不要激动!我在这里,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写《伤痕》的海子,和大诗人海子,就是同一个人。

海子用他朴实无华的笔触,写出了这么一个充满着时代伤痕的故事。

不仅是得到了我们编辑部所有编辑的一致认可,甚至连巴金巴老和钱钟书钱老,都对这篇《伤痕》赞赏有加。

不过,大家也不要太盲目追捧。这就是一篇小说而已,作者海子本人肯定也不希望生活受到打扰。

大家想要给海子写信,可以先寄到我们编辑部来,我们会选择一些给海子寄过去的。”

与《诗刊》不同,《人民文学》这边还从来没有处理过如此热烈的读者回应呢!

而这些读者们知道作者海子和大诗人海子,是同一个人之后,就更是兴奋不已起来了。

因为他们当中不少人,本身都是海子诗歌的爱好者。

见编辑部这里,得不到海子的通讯地址什么的,他们这些读者们也没有马上散去,反而就在编辑部门前,开始互相交谈和讨论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